但是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我们对此处的风景因此常常忽视,并习惯于生活总是在别处。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个地方而赶一段路程。如果生是为了死,就像花朵为了凋谢才盛开,这样一来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
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命,有可能都必须首先做到安于途中。
因为生活并不总是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就像候鸟,只有在不停的从南飞到北,有从北飞到南,才构成其一生的迁徙;就像泉水,只有在不断的从溪流入海,才体现其自身的运动。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达到怎样的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
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
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人生。这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享人生。
18、简答:①根据文意写出“途中”的含义。(2分)
②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总是在途中”?(2分)
19.作者说,(终点)“决不会是生命的目的。”那么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3分)
20. ①文章标题“安于途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②又为什么说“首先做到安于途中”?(4分)
2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答:[ ][ ](4分)
A.生命带给人们很多启示,或追求终点的辉煌,或注目过程的充实。作者在文中反对追求生命的“终极愿望”,主张“过程即生命”,要“安于途中”。
B.作者认为视生命的必经的过程为“漫长的等待”、“最大的煎熬和无奈”的人,是因为太坚信“付出就要有结果”,而一味追求结局的辉煌。
C.本文以花开花谢,日出日落,类比生命有起点也有终点,以化水为虹,化蛹为蝶,生动形象地阐发了“过程成就最终的美”的道理。
D.本文借助于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借助语言的流畅,使文章具有一种流动的美感,读来亲切、感人。
E.从内容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注重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人生观,以及对人生信念的旷达和名利追求的淡泊。
五.表达交流(共8分)
22、《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谁?假如你要把这部小说推荐给你的同学,请你写一段推荐语。(80字左右)5分
23.下面是一位同学拟定的《高一语文学习计划》正文部分,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① 高中三年中,高一学年是关键的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的语文成绩,现制定学习计划如下:②前谨遵吾师之教诲,用圈点批注法预习课文,遇到生字词勤查工具书;课上积极思考,认真作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③同时,抽出时间复习数学、英语和物理。④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好文章,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多看报纸杂志,开阔自己的视野。利用课余时间练字,每天抄写一篇短文,⑤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⑥坚持课外练笔,每周主动一次找老师当面批改,使自己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1)与本计划内容无关的一处是 (只填序号)(1分)
(2)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 (只填序号)(1分)
(3)语序不当的一处是 (只填序号)(1分)
六.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24、鸟,飞过天空会留下翅膀划过的痕迹;鱼,游过鱼塘会留下鱼鳍拨动的涟漪;阳光的我们在成长的岁月中也留下许多难忘的足迹。父母爱、师生情、同学谊……无不令人久久回味。
请以“回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运用细节等表现手法刻画人物。
要求: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写在反面)
参考答案
1.A . 信笺(jiān)2、B(茵)
3、A(委曲:事情的底细、原委;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紊乱:杂乱、纷乱,多用于抽象,凌乱;不整齐、没秩序、多用于具体自满:满足于己有的成绩,贬义词,自负:指自以为了不起,中性词。开拓: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开辟,强调从无到有,打通,创建) 4、C(“游刃有余”不是)
5.B(文不加点:指写文章一气呵成,一挥而就。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6. B(非亲切友好之情,而是悲伤之情)7. A 8.B(B项中a句中的“其”表示商量的语气,“还是”的意思,
b句中的“其”为代词;A项“之”均为主谓之间;C项“而”均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的意思;D项中的“因”均为“趁机”的意思。)9.C(名作动,“驻军”的意思)
10、【答案】A
【考点】综合考查对联知识和选用句式。
【解析】可能有同学选了B,其实根据对联的最基本的平仄要求仄起平收就可以排除B,不选B还因为内容上“芙蓉”与“荷花”重复;同时“芙蓉”与“荷花”在结构上不同,一为联绵,一为偏正;而且在传统上也是“秋月”对“春风”,更合意境。
11、B(捕鱼、打柴,动词)
12、D(而,表并列;表修饰。然:形容词词尾;代词,这样)13、C(辛弃疾)
14、(1).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 粪土当年万户侯(3)小人长戚戚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大行不顾细谨(6)天下文章四大家
15、(1)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武的。
(2)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
(3)孔子说:“使年老的人安心,朋友信任,年轻的子弟得到关怀。”
16、景物特点:廖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零落(“黄叶”、“寒烟”、“天接风”等特点)
内容特点:芳草延伸的望不到头极远处,触动诗人的离愁别恨。芳草“无情”反衬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深浓。
结构特点:由上所写景转入下片抒情(“过渡”)
17、含意: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指梦特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18. 答:①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2分)
② 因为生命自从离开起点以后,总是在日渐靠近生命的终点。 (2分)
19. 答:生命的目的主要为了经历,在经历的过程中尽享人生。 (3分)
20. 答: ①安于途中的意思是关注人生过程,品味生活,展示生命的魅力。(3分)
②以为生命只有在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如果离开了“途中”,一味追求抵达终点,那么生命就不构成精彩,就失去了魅力。 (4分)
21. 答:[ A ][ E ](4分)(A 作者并不反对 E 说“名利追求的淡泊”过于牵强)
22、狄更斯(1分)推荐语(4分)
23.(3分)(1)③ (2)② (3)⑥
24.作文(略)
tag: 资源 高一语文 测试题 上册期中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