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4分)
12、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 (4分)
13、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4分)
14、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分)
三、写作训练(30分)
14.以“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为观点,以自己写作实践或作家锤炼语言的实例为论据,写一个完整的议论性片段,200字左右。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附答案:
1、C。沁qin.
2、D。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3、D。A B互换。C应用“必需”。
4、C。ABD三个成语都是贬义词,现在被当着褒义词用了。
5、 C。A项“表示”后逗号应改为冒号,“任务”后逗号应改为冒号或破折号;B项“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不是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D项最后的“?”错误,应改为“。”,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
6、C。A、B、D三项都有语病。A项“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所指不明确。B项有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句意不明。D项中有歧义,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表意不明确。
7、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8、更动文字,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9、提示:
推——自掩自推,冷寂孤零;敲——月夜访友,场合热闹。
10、文章中对“雪”的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的作用。
11、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旨在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12、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13、朱丹是一个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14、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到了揭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15、略。
tag: 检测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