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0.第一段文字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 )(2分)
A.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B.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D.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21.下面句子加点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富有动感)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洗”字显出牛乳之清)
C.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字赋予主动意识,写出倩影之真)
D.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弥”字突出荷叶之广之密)
22. 第二段划线句子中的“酣眠”和“小睡”分别指代什么?(2分)
23.第二段文字主要描写塘中月色,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表现 了月光什么特点?(2分)
(五)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4—27题。(12分)
总想为你唱支歌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虞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瀚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曰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曰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踽踽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 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若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缕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潮。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24. 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5.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26. 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四、语言运用题(8分)
28. 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4分)
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YOUTH进行了巧妙的解释:Y像小树,意味着青少年正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_______________, ;U______________,__ _____;T像一个戴帽子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29.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五、作文(70分)
3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几千年的“嫦娥奔月”到今天人类成功的踏上月球,这是时间距离;从寒冷南极到冰封北极,这是空间距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距离飘下的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距离留下的梦;“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是楚河汉界遗下的魂。因为有了距离,于是便有了音阶、对比和造型等艺术;因为有了距离,所以才有了精彩拼搏的过程;因为有了距离,于是就有了朦胧美。距离使得领先者不敢懈怠,使平庸者坐立不安,使落伍者奋起直追……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含诗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福建省龙岩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
(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壬读rén,挟读xié, B曲读qū,D仆读pū)
2. C(A项中“辟”应为“僻”,“婉”应为“宛”;B项中“渺”应为“缈”,“破”应为“魄”;D项中“锯”应为“裾”,“翁”应为“蓊”。)
3. A(“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也可引申为“渡过难关”。“沟通”是使双方能够通连,如“沟通两国文化”。“连通”是指接连而又相通。“清闲”是指清净闲暇,侧重指无事做有闲空。“悠闲”是指闲适自得,侧重指心态上怡然自得。)
4. C(无济于事指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A项,“前仰后合”是写人的笑容状;B项,“力透纸背”形容书法或文章有力或深刻;D项,“诚惶诚恐”是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5. C
tag: 资源 高一语文 福建省 龙岩一中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