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学习《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与模拟试题(附答案)

《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与模拟试题(附答案)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学习 | 人气:594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与模拟试题(附答案),

《游褒禅山记》

一.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嘉祐三年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三年任宰相,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后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二. 文章结构:
《游褒禅山记》全文可分为五个段落:
第一段先概括介绍褒禅山,然后写发现仆碑,又从碑上残文看出此山原名“花山”。
第二段具体写游洞。先略写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然后较详细地叙述游后洞的经过,表达了“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心情。
第三段写游山的心得体会。先充分肯定古人的“求思”精神,再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它对比,然后精辟地阐述了宏伟的目标、险远的道路与必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三方面的内在联系。
第四段就仆碑足以证讹一事,指出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应该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的姓名和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三. 主题思想:
作者在此文中所抒发的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同时还应该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四. 文言知识:
(一)“其”的用法:
“其”用作实词,主要的作用是用作代词,既可以用作人称代词,也可以用作指示代词。
1. “其”用作人称代词,最通常的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1)它可以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他们的、她的、她们的、它的、它们的。
A. 始舍于其址:译作,最初在它的山脚下建筑庐舍定居下来。“其”代华山的。
B. 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译作,它上面的碑文已剥蚀得模糊不清了,只是从它上面残留的字还勉强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其”代仆碑的。
C. 其下平旷:译作它的山脚下土地平旷宽广。“其”代华山的。
D.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译作,可是看看它的左右洞壁,来到这里,并且在洞壁上题字记游的人已经很少了。“其”代后洞的。
(2)用为主语或宾语: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作,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叫它为华山洞。“其”在这里是作为“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个主谓结构的主语,只能译作“它”,不能译作“它的”。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B.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的“其”也是作为“其为文”这一主谓结构的主语,应译作“它上面”不译作“它上面的”。
C.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作,是因为他们探求得深入而且广泛。“其”是“其求思之深……”这一主谓结构的主语,应译作“他们”。
2. “其”的称代作用还可以用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用于第一人称可译为“我”、“我的”或“自己”。用于第二人称可译为“你”、“您”。
A. 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作,而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洞中奇景的乐趣。这是承前称代,“余”“其”是互文,“其”指代自己。
3. “其”字用作代词,可以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起指示作用,表示人、事、物的范围,或者表示对具体对象的强调,可译为“那”、“那个”、“那些”。
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译作,因此那以后就把它叫“褒禅山”。“其”指代埋葬慧褒的时间,译作“那”。
B. 距其院东五里:译作距离那个慧褒禅院东面五里。“其”代慧褒禅院,译作“那个”。
C.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译作,要问那个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好游的人也没有谁走到过洞的尽头。“问其深”的“其”,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的“其”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D.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译作,进洞越深,那往前进就越难,可是那看见的东西就越新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E.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译作,大概那更深的地方,那些来到的人就更少了。“其又深”的“其”指代后洞,译作“那”,“则其至”指代那些。
F.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译作,出了洞,有人就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其欲出者”的“其”,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G.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作,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事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能说得完呢?“谬其传”的“其”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4. “其”用作虚词,可以充当副词。
例如: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能讥笑我吗?“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5. “其”用作助词,最常见的是用作语气助词,表示推测、希望等语气。
例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译作,已经出了洞,就有人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既其出”的“其”是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二)疑难句解析: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1.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这是一个“……者,……也”表判断的句式。谓语部分的“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又是一个判断句式。“乃”是判断词。在这里还要注意:“乃华山之阳”是原因,“名之”是结果。“名”在这里充当动词使用,释为:称或叫做。整句可以翻译为:所谓华山洞的说法,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这样称呼它。
2.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这是个翻译时难度较大的句子。除了课文上的注释,还要弄清楚①于:对于。② 谬:是由形容词充当使动。“谬其传”就是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③  “莫能名者”就是没有人能以之为名,可意译为: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整句译成现代汉语是:我从倒下来的石碑上,又因而感叹那些古籍不存在了,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说得完呢?
 
【模拟试题】

一. 从每组的加点词中选出一个与其他几个词义不同的词。
1. A.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B.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 大王见臣列观
E.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    )
2. A.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D.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答:(    )
3. A.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B.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C. 文曰“初平山人”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E. 文过饰非                            
答:(    )
4. A.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与模拟试题(附答案)》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