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的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要写的火。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杀死了仇人,林冲提着花枪,投东而去。半路上推开一个草屋门,忽然又见到四、五个庄客在“向火”,“地炉里面焰焰地烧着柴火”。这是火的余势。因讨酒喝遭到拒绝,林冲立即大怒,用花枪将火炉里的火块往老庄客脸上挑。这一举动,突出地表现了林冲思想转变后那种桀傲不驯的性格特征,为下面投奔梁山,火并王伦作了思想准备。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一大篇文字之中,先是星星点点的小火,隐隐绰绰地由老军“向火”引起,中经草料场大火燃烧后,又忽明忽暗地以老庄客的“向火”了结,这与情节渐渐推进,矛盾步步激化;与林冲性格渐渐发展,以至于升华突变,都自然而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达到如此和谐神妙的艺术境地,实在是罕见的!
“风雪山神庙”这一章对风雪的描写, 也是成功的,与人物性格的变化,故事情节的进展,斗争高潮中环境、气氛的烘托紧密结合,其作用与艺术效果跟写火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看林冲刚到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矛盾冲突的浪头也渐渐涌起;到林冲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了,情节的紧张气氛也在不断增浓;最后到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仇人时,“那雪下得更猛”。这些描写不但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对雪的本身描写也生动逼真。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那雪正下得紧”,接着“越下得紧”,到最后“那雪越下得更猛”;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下雪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如临其境。鲁迅先生在他题名为《“大雪纷飞”》的杂文中,曾经这样说道:“《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这种评价是中肯而又恰当的。
(选自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下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作者程郁缀)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三 张弛有致、肌理细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全传》第十回。本文的情节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路遇李小二,是情节的引子;密谋小酒店,是情节的发端;买刀寻仇人,是情节的发展;火烧草料场,是情节的高潮;雪夜上梁山,是情节的结局。
林冲“闲走间”邂逅了故人李小二。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在情节中的地位具有引子的作用。林冲曾有恩于李小二,李小二现今能夫妇经营小酒店,过着小康生活,当然赖于林冲过去的救助。李小二受恩铭感,时时想报恩酬答,这样,他巧遇林教头,自然喜出望外;夫妇二人治酒款待,并嘱“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热情溢于言表,这也从侧面烘托出林冲慷慨好义的性格,李小二现今的热情正是林教头往日仗义的结果。此后二人间联系渐多,过从甚密。小说写到这里,作者说是“闲话”,但是,闲话不闲。它虽在整个情节中属于引子部分,然而在以后的情节中却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埋下了以后的情节发展的伏线。正因为林冲告知过去厄运,“恶了高太尉”,李小二才会在后来陆虞候的口中听到“高太尉”三字,引起警惕,产生和林冲遭遇有关的联想。又正因为李小二立誓报恩,到达沧州后,林冲和他又来往甚密,情谊日深,李小二才会遣妻刺探陆虞候密谋的重要情报。因而,这段情节不是闲文浪墨,乃是为故事的展开铺设了必要的笔轨。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随着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进入李小二开设的酒店,“风雪山神庙”的情节正式开始了。高衙内仗恃父势,为非作歹,东岳庙调戏林娘子未能得逞,高俅设下毒计,赚林冲入白虎堂,欲将林冲问成死罪,又未如愿;谋杀野猪林,又赖鲁智深危时解救,此计又告吹。而高衙内企图霸占林娘子,贼心不死,必欲死死追逼,碍于林教头未曾竟命,还难以下手。这样,遣陆、富二人来沧州,就出之必然,是往事的进一步发展。这段情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虽属开端,风浪渐起,还未到狂涛惊天,但来者行动鬼祟,秘不可测,使情节仍然以紧张的节奏挑动读者心弦。“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两个“闪”字,出神入化。其人其行实是诡谲神秘。当李小二前来侍候时,来者迫不及待叫要“好酒”,“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其人其言,不可捉摸。来者又要李小二相约管营、差拨,并嘱:“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语气急迫,而不泄真意,其人其嘱真是秘不可测。行、言、嘱的连续,使这位不速之客的身份非比寻常,情节布下了疑云雾障,按下悬念,令读者急欲探究下文。管营、差拨来到酒店以后,情节的疑团越滚越大。管营欲问“高姓大名”,来者避而不答,只回“有书在此,少刻便知。”更令人莫解其中奥秘。又因为来者亮出“书札”,又使人感到来头不小,使命特殊。情节至此,已够玄妙,作者再推进一步,写来者把李小二也支开出去,“我自有伴当烫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看来,这爿“营前酒店”里将酝酿一场秘不可宣的奇祸。
来者的言行既然如此诡秘,自然会引起李小二的猜测,小说中出现了夫妇“门首”密谈的场面。李小二从来人的口音判断其来自东京,又“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立刻产生联想,“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这种联想,言之成理,又恰与本文引子部分的情节形成呼应,显得顺理成章。李小二老婆一听夫言,出于对林冲的关注,想出“你去营中寻找林教头来,认他一认”的主意,但被李小二立刻否定,“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李小二的见解胜过夫人一筹,周详细密,显示出人物的特定性格。他叫夫人到“阁子背后”偷听,以便弄明事实真相。李小二的主张使情节不以林冲闯店而进行直线发展,以老婆偷听而予以曲线推进,情节依然在迂曲回环中辗转生发。李小二老婆偷看到以金银相赠的情况,偷听到差拨“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的允诺保证,事态也就逐步明朗,线索也就逐渐显豁,预示着横祸又将降临林教头。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林冲走将入店里来”,是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李小二“有些要紧话说”,请林冲到里面坐下,使得林冲满腹狐疑。继之,李小二告知事情原委,二人核对来者相貌,证实来者确是陆谦。这是为林冲所始料不及,他本想安然度过刑期,不意高俅还派人追杀沧州,不由“大惊”;“大惊”之后,又不由“大怒”,显示出情绪的急剧变化,也使情节向纵深飞跃,同时也表明林冲的思想性格已有质的飞跃。他立刻“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恨不得立刻将仇敌碎尸万段。当日未曾寻到。次日黎明即起,身带尖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仍不见动静。如此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怒火渐息,表明了情节的松弛。到“第六日”,情节由“弛”入“张”,进入高潮。高潮的形成仍然是逐渐推展,而不是径情直遂。管营支派林冲去管草料场,看似抬举,实有阴谋,弄得林冲百思莫解:“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这是情节高潮的引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 山神庙 施耐庵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