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中说,卫星获得海底信息所凭借的基本手段是( )
A、对海底特性的测量。 B、对海面和海底的观测。
C、对海浪相撞作推断。 D、对引力变化进行测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体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死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19.下列对文化是否存在的四个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否有自觉继承文化精髓的传人。
B.文化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存在。
C.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选择。
D.文化的独特语言是否存在于人们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20.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生存危机,它的没落给人浓重悲凉的意味。
B.西方发达国家盛行的强势文化正在改变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C.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令人困惑,而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更令我们感到迷惑不解。
D.在西方文化的攻势下,我们对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2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不复存在。
B.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没有消亡,但已经岌岌可危。
C.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强势文化的侵略下,显得一蹶不振。
D.“元气血脉”形象地说明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生存的重要意义。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2—23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22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即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一25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6)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
24.下面对这段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2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派子路去打听渡口在哪里,隐士长沮说孔子应该知道怎么走,语含讥讽。
B.隐士桀溺认为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到处还要传道,还不如像自己一样,忘记了这
个世界,忘记了这个时代,种自己的田,什么都不管,因为这个世界到处动乱不安。
C.“以杖荷蓧”的丈人也是一个隐士,他自食其力,自给自足,讲究长幼之间的礼节,却不肯出来为国家作贡献。
D.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亲见许多有能力有学问的人因不满世事而避世,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内心起了动摇:跟着老师已经没有出路。
三、阅读下面《炮兽》的片段,完成相应的题目。(8分)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
“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
海军陆战队的兵士们举枪致敬。
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
“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
惊惶代替了欢呼。
于是在坟墓般的静寂中,老人抬高了嗓音。他说:
“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没法挽救。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老头儿望着兵士们,加上一句:
“执行。”
那个胸前闪耀着圣路易十字勋章的汉字低下了头。
布瓦斯贝特洛伯爵做了一个手势,两个水手走下中甲板,然后带着裹尸布回来。船上的随军神甫从开船起一直在军官们的饭厅里祈祷,也跟着两个水手来了。一个曹长从排列着的海军陆战队中喊出了十二个兵士,把他们排成两行,六个一行。炮手一句话也不说,走到两行兵士中间。随军神甫手里拿着十字架,走上前,战在炮手旁边。“开步走。”曹长说。两排兵士用慢步向船头走去,两个水手拿着裹尸布跟在后面。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了枪声,闪过一道亮光,然后一切复归静寂,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音。
老人仍旧靠在主桅上,抱着双臂在沉思。
布瓦斯贝特洛用左手食指指着他,低声对拉维厄维尔说:
“旺代有首领了。”
tag: 测试题 高二语文 嘉兴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