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此,如果在古时说来,(这样)是不合道理的;在今天说来,那么也许神还不值得责怪。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活着能抵御大灾祸,抵抗人的忧患,他们死后则被人们祭祀(血食:屠宰牲口作祭祀,所以称血食)。无名的土木偶像,不能与防御灾祸、抵抗忧患的偶像相比,于是不合理于古代也就明白了呀。把当时那些害民的官吏比作野庙中的鬼神,上台阶,坐在厅堂的筵席上,耳听音乐,吃美味,乘车骑马,簇拥着徒吏的人都是(拥:簇拥。以上描写骑在人民头上的官吏作威作福之状)。解除人民的痛苦(悬:倒挂。比喻极大的痛苦),清除百姓的痛苦,(百姓的这些痛苦)从没有放在心上(怵:忧伤)。百姓应当供奉的东西,如果有一天怠慢,就派出凶悍的吏卒,滥用残酷的刑罚,强迫他们去完成这些任务,和鬼神危害人民相比,哪个轻,哪个重呢?平日太平没有事端时,称为贤良(指:指称),一旦国家面临危难,应当报效国家的时候,就懦弱畏惧,跌倒逃窜,乞求做俘虏还来不及。这不过是头戴官帽穿着官服能够说话的偶像罢了,又何必责怪那些真的土木偶像呢!所以说:在今天说来,那么也许神灵是不能责怪的了。
写完正文作首诗,作为全文的结尾:
(野庙中那些神像)用土木做成的形体,窃取了百姓的祭品,本来是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像土木偶像一样的官吏窃取了君王的禄位,又有什么可以效法呢!官吏的俸禄那么厚,职位那么高,神像享用的酒食祭品这么微薄,(这么一比较)神像的享受祭品,谁说这不对呢?看着我立的碑,知道这篇文章是多么的悲了(孔:很)!
16. (1)这首诗因雨而作,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及对盼望庄稼丰收的农民的关切。
(2)三、四句中,作者说自己丝毫不为屋漏床湿而愁闷,却为久旱后的甘霖而感动兴奋喜悦,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场雨盼望已久。第五句是作者的想象,一个“应”字写出雨水对稻苗的滋润灌溉,所以秋夜听雨打梧桐,常表愁苦失眠,但此时,恰说明了作者因喜悦而兴奋得难以入眠,觉得梧桐是最了解自己的知音。
17.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8. 文化直接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向前发展。(简析:韩国30年来依靠“崇尚节俭、储蓄、投资、苦干、纪律和教育”的文化而经济大发展;而“拉美文化是拉美发展的主要障碍”。)
19. ①影响经济改革;②也会影响到经济组织的形式和不同国家的人际信任程度;③影响民主模式。
20. 中国如果能够改善传统的人际信任文化,就可以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促进经济向前发展。理由是从文化的角度看,凡是人际信任幅度越宽泛的国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位置也越重要。
21. DE。(D项新加坡的事例旨在证明主要是文化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成功”。E项应当联系上文,“一些特定的文化不可能造就民主”此句中加点的短语可视为东方文化,但由于日本和印度例外,所以只能大致上说,西方文化比东方文化更适宜产生民主。)
22. 家不等于房子,仅仅有亲人也是不够的,它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能答出重点,表意准确即可)
23. 参考例句:(1)苦难是种折磨,也是笔财富。(2)坚强者能叫苦难化作一笔笔财富,怯懦者只能被苦难压得意志消沉,一事无成。
24. ①处修改为“《读者》的文章与高考作文题目不谋而合,绝非偶然。”
②处修改为“《读者》杂志自创办以来”
③处修改为“延续和修订着一种魅力长久的道义原则和美学原则”(余秋雨评《读者》)
④处修改为“借此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又给学生以爱心、
正义、睿智、纯真的引导和熏陶”
25. 略
tag: 知识 测试题 高二语文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