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测试题:语文粤教版必修五精题重组卷(第三单元)

高二语文测试题:语文粤教版必修五精题重组卷(第三单元)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学习 | 人气:763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二语文测试题:语文粤教版必修五精题重组卷(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测评

  一、基础知识

  1.A(B项中的“卮(zī)酒”读为“卮(zhī)酒”。C项中的“刹(shā)”读“chà”,“纤(qiān)”读“xiān”,两个读音错误。D项中的“喧(xüān)”读“xuān”,拼写错误,“笼(lóng)”读“lǒng”,“角(jiǎo)”读“jué”,三个读音错误。)2.C(A梗一鲠;B井一阱:D迷一弥) 3、A (“铲除”与“土壤”能构成支配关系;“根除”则不能。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馈赠,指赠予对方,没有谦敬意味。“不只是”一词并不能否定其后的对象;而原句需要对“简单相加”进行否定,应该用“不是”。4.C(A为贬义,B用错对象,D理解有误)5.B(A成分残缺,在“经”前加“是”:C“再造……未来”不合逻辑,将“再造”改为“创造”;D因误用连词而成分赘余,“否则”意即“如果不……就”,其后不能出现与前文意思相反的句子,故要么删去“否则”,要么删去“拿不出新的作品来”) 6. C(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授予官职。)

  7. C(辨析古今异义。 A.不行:不能走路。 B.成立:成人自立。 C.区区:拳拳之情。)

  8. B(辨析常见文言虚词和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A.分别解释为“因为”和“用来”。B.都解释为“我”。 C,分别解释为“比”和“从”。 D.分别解释为“希望”和“心愿”。)9. 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①的,结构助词。②的,结构助词。③它,代词。④助词,主谓之间,不译。⑤它,代词。⑥的,结构助词。)10. D(分析理解内容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意在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愿望和原因。)

  第Ⅱ卷(120分)

  11.①满足人类生存和享受的需要  ②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③与个人自由、权利、社会进步紧密相连  12.某些有权者通过权利获得财产,或通过权利剥夺别人的财产;某些无权者向有权者  行贿而获得利益。(3分,只写出一方面给2分)  13.C 14.D15、①苏秦出使到楚国,到了几天才被楚王接见。(3分)②谈话结束之后,苏秦就向楚王辞行。(2分)③如今让我吃宝玉一样贵重的东西,烧桂木一样的柴草,通过鬼一样的诣者,见天帝一样的大王。(3分)

  16.①D(3分)  ②相同点:都是用比喻的手法谈读书的益处(或作用)(1分)  好处:两诗意在说理、谈“观书”体会,但却不着一“书”字,而是巧用比喻,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把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形象的描写之中。既给人丰富的美感,又给人哲理的启迪。(意思对即可)(2分)17、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五、18、C E(4分)19.提升精神: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2分)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2分)20.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1分;骨气、血性,良心1分;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2分;表述1分)21.(5分)答题要点:①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3分)②应举出恰当的例子。(2分)六、22、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2分),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1分),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1分)。23.③⑤①②④(4分,错一处减1分)24、【解析】全诗使用拟人,第一句是祈使句,二三两句相对,是对第一句的具体展开。

  【答案】 请不要对我指手划脚,催我我不会走快,拦我我不会停留,因为呀,我的名字叫——时间

  七、作文(略)

上一页  [1] [2] [3]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二语文测试题:语文粤教版必修五精题重组卷(第三单元)》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