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学习《离骚》(节选)教案

《离骚》(节选)教案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学习 | 人气:409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离骚》(节选)教案,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还使用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与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二、品读鉴赏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 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2)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3)分析特色:象征手法的运用芳草香木:象征高尚的品德佩带香草:表明屈原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洁美人芳草:比喻贤臣对比手法的运用尧、舜:“耿介”——桀、纣:“猖披” 吾:“恐年岁之不与”——党人:“偷乐” 灵活的诗歌体式 “骚体诗”:将“兮”放在单句的末尾,两句一韵。   三、探究阅读
    (1)《离骚》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明确】《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纯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全诗始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强意志。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富有优美的理想,把主人公品格刻画得异常崇高。(2)(多媒体课件播放屈原行吟泽畔、抱石投江的镜头)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可在班内展开辩论,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3)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4) 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为后人所传颂。课后搜集有关屈原的对联、诗歌或评论,写一篇评价屈原的文章。(请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后记:

 

上一页  [1] [2]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离骚》(节选)教案》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