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
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4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2分)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不定项选择)。(4分)
修身:( ) 齐家:( )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7.(2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象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哪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只要他生理上有必变必蜕的机能,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
材料三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 (1分) 你认为“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形成的原因?(6分)
(4)材料四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2分)根据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2分)
28. (11分)在西方思想史上,历经三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潮流,期间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起源、复兴和发展,逐渐成为西方的主流思想。
材料一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写出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名称。(3分)
(2)概括材料一、二所体现的主要思想,举例说明这些思想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tag: 练习题 高二历史高二历史学习,高二历史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历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