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xx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测语文试题
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典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xuán niàn( ),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2)我认为这事非常huá jī( ),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
(3)她们坐在小茶馆里躲雨,只是yuàn tiān yóu rén( )。
(4)我huǎng rán dà wù( )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21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D、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4、口语交际(4分)
星期日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你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出发的时间,你该怎样对大家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你一定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此书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二、(45分)
(一)(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6、解释加点的字。(4分)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宾客其父( )
7、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8、翻译下列句子。(3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9、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分)
(二)(13分)
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10、选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肃杀的严冬,见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本应感到春的暖意,而作者为什么会感动“惊异和悲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第②段中“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指的是__________(2分)
13、选文第③段中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描写小兄弟?从中可以看出小兄弟是一个怎样的小孩?(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jiaoshi66.com
(三)难忘的游戏(12分)
那是一个夏日雷天的傍晚,窗外的浓浓乌云使整个天空变得黑沉沉的,真叫人害怕。我不敢独自一个人在房里呆着,便去找爸爸。
跨进爸爸的房门,只见他正在聚精会神地伏案写作。我不愿打扰他,便悄悄地坐在一旁,呆呆地看着窗外。
突然间,闪电像一条金蛇在天空飞舞,耀眼的亮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紧跟着“啪啦啦”、“轰隆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年仅六岁的我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爸爸转过身来,把我搂到他的怀里,安慰我,叫我别怕。他慈祥地看着我,问道:“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打雷吗?”
“是雷公发火,要劈不孝的人啊!”
“是吗?!是谁告诉你的?”爸爸惊奇地看着我说。
“隔壁老奶奶讲的呀!”我认真地告诉他。
爸爸听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他摇摇头说:“打雷,不是雷公发火。这是阴电和阳电相遇时放电的结果,懂吗?”
我摇了摇头。
他见我不懂,便耐心地向我解释说:“你看,我的左手上是阴电,右手上是阳电。两种电相互作用就像两个巴掌拍在一起一样。”他边说着边“啪”的一声,把两个巴掌拍响了。爸爸的表演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
“那电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它们会放电呀?”我睁大眼睛问道。
“电可以通过物体间的摩擦产生,人们常讲‘摩擦生电’就是这个意思。夏天天热,云层飘动时与周围空气摩擦,就产生了电。有的云块带阳电,有的云块带阴电,它们相互吸引,当它们碰到一起时就发生放电,发出火光和声音。”
爸爸的解释十分形象、生动,但我还是没有弄懂,随口就问道:“摩擦真能生电吗?”
爸爸见我有兴趣,就请妈妈来一起做个游戏给我看。他要妈妈找来一块玻璃板,还请她剪一个小小的纸人儿。于是,他用两本书把玻璃板架在桌面上,将纸人儿放在玻璃板下。接着他就用擦眼镜的绸布,包在我平时玩的一块长方形积木块的外面,快速地在玻璃板上擦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竟然在我的眼前发生了,只见随着绸布在玻璃板上的擦动,板下的小纸人儿在桌面和玻璃板之间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地跳动着。我出神地看着,不禁鼓掌叫起好来!
“这个游戏叫做‘跳舞人形’,”爸爸认真地对我说,“绸布和玻璃摩擦就产生了电,电吸引纸人儿向上蹦!”
那天,爸爸趁兴给我讲了许多关于电的故事。他使我懂得,物体不仅和玻璃摩擦可以产生电,和干燥的毛皮、纸张等摩擦也都可以产生电,人们还用专门制造的发电机发出电来点灯、取暖,以及开动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等等。电的用处可真大呀!
爸爸的“游戏”,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后来在老师们的辛勤教导和指引下,这一颗科学的种子,终于发芽滋长起来,使我逐步走上了科学之路。回顾过去,我深深感到少年儿童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极为深刻的意义。为了“科教兴国”,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我国的科学家、作家和教育家真应该为少儿科学文化的教育多贡献力量才是!
www.jiaoshi66.com
tag: 年级语文 检测初一语文学习,初一语文学习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一学习 - 初一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