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二学习初二语文学习初二语文复习资料:单元综合知识点检测试题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单元综合知识点检测试题

六六教师之家 | 初二语文学习 | 人气:118

标签:初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单元综合知识点检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看拼音写汉字(8分)

  倦dài bèng 溅丰yú àng 然

  狭ài 秀qí jiǒng 异 zhù 立  

  二、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他们找出来后在原文中标示出来,然后改正在下方的方格内。(4分,书写不工整、不规范扣1分)

  ①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练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底。

  ②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经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三.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10分)

  1、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

  2、 ,相伴过年华。( 《迎燕》)

  3、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4、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塞下秋来风景异, 。( 《渔家傲》)

  6、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四、仿照例句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2分)

  [示例]松柏:冬雪算什么,重要的是保持绿的本色。

  五、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共4分)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2分)

  (2)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2分)

  六、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如老妪负水,有的()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选自《晋祠》)

  1.(甲)段中最能体现白杨树精神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中最能突出晋祠树的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乙)段括号里应依次填人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挑偃挺拧B.横偃劲扭

  C.挑犹劲扭D.横犹挺拧

  3.(甲)段运用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2分)

  4.从表达方式看,(甲)段是描写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乙)段是描写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 (2分)

  5.从写树的目的与作用来看,甲段体现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突出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核舟记(12分,每题2分)

  明有奇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①______”,左刻“②______,水波不兴”,石青之。

  1、把选文中横线上应填的文字写在下面。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

  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

  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

  3、结合全文,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D.“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4、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5、 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 _

  6、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完成下题(11分)

  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却也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在现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鸣沙山顶上慢慢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中行走似的。据说,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话的意思是 ,

  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2、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要求现象和道理都说清楚)(3分)

  3、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哪四个?(3分)

  4、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说明沙漠里的这个怪异现象?(1分)

  5、“据说,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大部分”一词能否删去?(2分)

  七、阅读《“沙漠明珠”珠光渐暗》,完成下题(12分,每题2分)

  “沙漠明珠”珠光渐暗

  ①和莫高窟同称为敦煌两大奇观的月牙泉有“沙漠明珠”之称,但由于干旱缺水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月牙泉水位在不断下降,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②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提供的水文实测资料表明,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为22.3亩,最大水深7.5米;1986年水域面积为13.3亩,最大水深4.2米;目前水域面积只有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

  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明泉23日在此间举行的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着区域地下水的补给。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敦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月牙泉水位也随之下降。

  ④地处中国西北的敦煌曾长期依靠疏勒河、党河等河流的上游来水补给地下水,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上游水库的修建,这些河流相继出现断流,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需水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每年要抽取400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单元综合知识点检测试题》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