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259、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260、 省略句:
261、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262、 8、《满井游记》
263、 1.出处: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号右公;代表作有《袁中郎全集》。他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鲜明旗帜,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世称“公安派”,与其兄弟被称为“公安三袁”。
264、 A 字音:廿[niàn] 靧[huì] 鬣[liè] 罍[lěi] 蹇[jiǎn] 浃[jiā] 曝[pù] 呷[xiā] 堕[huī]事词语:
265、 稍和:略为暖和。 于时:在这时。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 堕事:耽误公事。
266、 古今异义:
267、 披风:古为偏正短语,“在风中开散”的意思,柔梢披风;今作为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268、 一词多义:
269、 ①.时:时常,冻风时作;时候,春和景明之时。
270、 ②.为:表被动,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写,故为之文以志之;是,人为刀,我为鱼肉。
271、 ③.得:能够,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得到,得道多助。
272、 ④.之:助词,的,脱笼之鹄;舒缓语气,不译,如倩女之靧面;限定关系,以,郊田之外;代词,未乏知也。
273、 ⑤.乍:初,开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于匣也。
274、 ⑥.鳞:像鱼鳞,鳞浪层层;代鱼,呷浪之鳞;鱼鳞,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75、 偕:一起,宠辱偕忘;和,与,偕数友出东直。
276、 词语活用:
277、 ①.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用泉水。
278、 ②.泉而茗者:茗,名词作动词,煮茶。
279、 ③.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280、 ④.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
281、 ⑤.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282、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283、 倒装句:
284、 ①.冷光乍出于匣也。
285、 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译: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
286、 ②.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287、 宾语后置,“于山石草木之间”是“萧然”的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译: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自然。
288、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89、 宾语前置 ,“之”是代词,代指上文所说“郊田之外未始元春,是“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经常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形成宾语前置的句式。正常语序应为“未知之也”。译: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这一点。
290、 省略句:
291、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省略主语“我”,即<吾与余>偕数友出东直。)
292、 译: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便)同几个朋友出了北京城东直门,到了满井。
293、 ②柔梢披风。(动词后省略介词“于”,应为“柔梢披<于>风”,“于风”作“被”的状语,又构成状语后置。)译:柔软的柳梢在风中散开。
294、 判断句:
295、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296、 译:能够不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不受拘束流连忘返在山水草木之间的,恐怕只有我这种清闲的官吧。
297、 翻译:
298、 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99、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300、 ②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301、 译:高高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壤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
tag: 知识点 初二语文初二语文学习,初二语文学习大全,初中学习 - 初二学习 - 初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