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3、苏州园林
课前预习
(一)、读准下列词语,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轩( )榭 池沼( ) 丘壑( )
嶙( )峋( ) 蔷( ) 薇( )
重峦叠( )嶂( ) 镂( )空 相间( )
(二)、解释下面词语。
鉴赏:
因地制宜:
斟酌:
重峦叠嶂: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讲究亭台轩榭的---------------(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4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6段)
讲究角落的-------------(7段)
讲究门窗的-------------(8段)
讲究色彩的-------------(9段)
(四)、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请尽可能的找出来,说说它们表达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感知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清结构,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二段概括了全文的中心,因为这一段点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以下段落都是围绕这一特征展开逐一说明的。第2段与第3--9段是( )和( )的关系。从全文看,是按( )的顺序来写的。 从各部分看,是按( )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划分层次:一、( 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和( )。
二、( 段)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 )的特征。三、( 段)文章结尾,引人回味。
分析讨论
1、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追求的这幅完美图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为了使苏州园林成为追求自然之趣的完美图画,不出现欠美伤美的败笔,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在哪些方面因地制宜,自出心裁的进行了精心设计呢?
3、请举例说明本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文的语言探究
1、品味语言的准确。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2、品味语言的生动与精练。
1)、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2)、廊子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3)、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4)、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巩固练习
阅读文段,完成1-4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________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划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6-10题。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6.第①句中“着眼在画意”的意思是( )
A.重视图画的意味 B.从图画的意境上考虑
C.观察画面的意趣 D.把眼光放在表现一定的情调上
7.文中的“寂寞”,原意是“孤单冷清”,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之意。
8.对“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议论,点出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B.是说明,告诉这样设计的艺术目的
C.是叙述,表明这样设计的艺术感受 D.是描写,体现这样设计的艺术魅力
9.这节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加横线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它的理解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 年级语文 检测 苏州园林初二语文学习,初二语文学习大全,初中学习 - 初二学习 - 初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