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二学习初二语文学习初二语文复习:综合能力评测试题

初二语文复习:综合能力评测试题

六六教师之家 | 初二语文学习 | 人气:526

标签:初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初二语文复习:综合能力评测试题,

  语 文 试 题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总分人

  (一)

  (二)

  (三)

  (四)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阅读与欣赏

  (一)下面两阕词是宋宁宗元二年两位词人在友人张达家会饮时,闻听屋壁间蟋蟀声响,同时写下的。细细品读,完成1——3题。(共18分)

  【甲】 满庭芳(张镃)

  月洗高梧,露漙(tuán)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叶寒声继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乙】齐天乐(姜夔)

  庚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侯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①慢与。笑离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豳(bīn)诗:《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甲、乙两词虽然都是在描写秋天的蟋蟀,却各有不同。甲词上片重在   ,乙词上片重在   。甲词下片追忆的情趣。乙词下片笔锋一转,写 的乐趣。(8分)

  2.甲词中“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一句写得生动传神,说说你的理解。(2分)

  3.相关链接。

  ⑴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秋的一个短语是 (2分)

  ⑵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秋风威力的诗句是“ ,

  。” (2分)

  ⑶《渔家傲·秋思》描写了一幅寥廓荒凉、萧瑟悲寂的边塞画面,继而抒发了边关将士的悲凉秋情,观察左图,其中B处写出了

  的边塞画面,它和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

  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A处写出了诗人范仲淹

  的矛盾心理,图A中将“愁”具体化,形象化,让我们想起了?武陵春?中的 的诗句。(4分)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甲】【乙】文段,完成4——8题。(共18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乃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①再适:改嫁。②馕(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

  日昃(zè):太阳偏西。

  4.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或异二者之为 ( ) ⑵去之南都入学舍 ( )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⑴微斯人,吾谁与归?

  ⑵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甲、乙两文中都起

  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3分)

  7.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2分)

  8.相关链接。

  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的人物也印证了范仲淹成才的历程: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       “愈受苦愈使我喜欢”,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3分)

  ⑵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都是以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为主,而以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如: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与山水景物的描写结合得水乳交融,其中最著名的有《永州八记》,请任意写出其中的四记:(4分)

  、 、 、

  ⑶对联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2分)

  上联是:申奥运,盼奥运,个个齐心 下联是: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某个人的父亲》,完成9—14题。(共14分)

  那是一个很冷的冬天,北京的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行人都放慢了脚步,就连汽车也像是爬行的乌龟。

  不知什么时候,人们发现天桥上蜷缩着一个蓬头垢面的男人。他上身的棉袄有的地方打了厚厚的补丁,有的地方却能看见冻得紫红的肉;裤子上也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窟窿。那双光着的干瘦的脚边放了一个黑糊糊的塑料盆子,盆子被细细的雪灌了一半。

  有人从他身边走过,摇摇头走了;有人叹息几声;有人对自己的孩子说,看见了吧,这就是好吃懒做的人。你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也一样要上街乞讨的!

  那孩子就倒吸一口冷气大喊着,不要啊!不要啊!

  然而那男人就像死了一样,熟睡着,不在乎谁说些什么。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蹒跚走来,看见了这个男人。老者惋惜地摇了摇头,哆嗦着从口袋里掏出两枚硬币,然后用拐杖捅了捅男人,嗨!起来,起来,给你两块钱,去喝碗汤吧!

  男人缓缓地睁开眼看了老者一眼,冷冷地咕噜一句,扔盆儿里吧。说完又甜甜地睡去了。

  老者显然被激怒了,他愤愤地把攥着两枚硬币的手收了回来,破口骂道,冻死活该,不知死活的东西,跟我儿子一样,不过你倒不是我儿子。

  就在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儿走了过来,把他身上的小棉袄脱下来盖在了那男人身上。老者非常诧异地问小男孩儿,这个人是你的父亲吗?

  小男孩儿摇摇头。

  老者又问,那他就是你的亲戚喽!

  小男孩儿又摇摇头。

  老者百思不得其解地说,他既不是你的父亲,又不是你的亲戚,你为什么把自己的小棉袄给他盖上呢?

  小男孩儿气咻咻地说,他不是我的父亲,但他总得是某个人的父亲吧!即使现在不是,将来也一定是吧。反正,他总得是一个人的父亲吧!我不是他的儿子,但我总归是某个人的儿子吧!

  说完,男孩儿由于激动而满脸通红地走了。

  老者一下子怔在那里了。

  后来,人们看见一个乞丐搀扶着一个老人消失在茫茫雪夜中。

  男人睡过的地方很快被雪覆盖了,这个城市也安安静静地睡熟了。

  9.整体感知课文,请完成下图并回答问题。(用文中原词语回答,每空不超过4个字。(3分)

  (1)人物的出现顺序:有人(文中概说的路人)→老者→

  (2)路人对乞丐男人的态度:摇头、叹气→ →同情,尊重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3)乞丐男人对路人的态度:→冷冷的→

  10.文章第一段描写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语境简要赏析本文画线的句子。(2分)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贯穿文中始终的是这个乞丐男人,但小男孩和老者之间的对话笔墨却较多,试分析作者为何这么安排?(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时,一个善意的动作、眼神,将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句简单的话,却留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细细揣摩文中波浪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相关链接】(3分)

  7月24日《大江晚报》报道一市某街头,在36度的高温下,一名年迈残疾乞丐连续跪街乞讨4个小时,最终因体力透支,热死于马路边,面前的盆子放满了硬币。

  这则报道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挑战着人性深处的“真”“善”“美”!乞丐这样的群体难道真的只需要物质,只需要那些金钱?结合本文,你有何感想?(不少于60字)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初二语文复习:综合能力评测试题》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