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二学习初二地理学习初二年级上册地理测试题(人教版)

初二年级上册地理测试题(人教版)

六六教师之家 | 初二地理学习 | 人气:409

标签:初二地理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初二年级上册地理测试题(人教版),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主要河流与湖泊的位置——地图册P20-21

  1.我国河流分为两大类:内流河和外流河

  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外流河集中的地区称为外流区;没有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内流河,内流河集中的地区称为内流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特殊河流: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外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也是最长的内流河。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

  3.京杭运河——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流,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及一系列湖泊。(详图见地图册P21)

  4.我国的湖泊:

  A内流湖——多为咸水湖,以蒸发为主要输出形式。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湖

  B外流湖——多为淡水湖,以径流为主要输出形式。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练习)上图是长江、珠江、黄河、松花江的流量图,读图判断:

  (1)A是__________ 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 D是__________

  (2)D图表示的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水量 ,含沙量 ,结冰期 (有或无)。

  (3)四图中,含沙量最大的是 图,水量最大的是 图,结冰期最长的是 图,汛期最长的是 图。

  黄河:书P48图(源头、注入海洋、分界点、经过省区和地形区的位置)

  1. 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呈“几”字形.

  2. 发源——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注入——渤海

  3. 上游、中游分界点——河口(内蒙古) 中游、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

  由西往东依次经过9个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和豫鲁

  由西往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4.其他:支流—汾河(山西)与渭河(陕西)的位置;主要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5.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 

www.jiaoshi66.com

  6.黄河的忧患

  上游:荒漠化严重、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地上河、凌汛

  (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B图,请判断:此河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河。A图现象主要在该河 河段,流经 (地形区),由于该地形区的特点是 , ,该河在此段支流 (多或少),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汇入河流,使河流的含 量增大。

  (3)B图发生在 河段,主要流经 (地形区),河道变 ,坡度变 ,流速 ,泥沙沉积,河床 ,形成“ ”。

  长江:书P53图(源头、注入海洋、分界点、经过省区和地形区的位置)

  1.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V+W形

  2.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 注入——东海

  3. 上游、中游分界点——宜昌 (湖北) 中游、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

  由西往东依次经过11个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由西往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4.其他:各主要支流的位置;主要水电站—三峡和葛洲坝位置;下游的淡水湖泊位置;四个沿江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

  5.长江有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之称。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包括从源头到宜宾和三峡河段。三峡自西向东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6.治理川江(滩多流急)与荆江(荆江河段从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 “九曲回肠”)。

  7.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江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练习)读下图回答。

  (1)该图为 水系图。

  (2)流经的地形区有 。

  (3)沿途依次经过的:

  温度带有

  干湿区有

  (4)在图上标注下列地理名称序号:E.龚嘴水电站 F.葛洲坝水利枢纽 G.丹江口水电站

  (5)写出城市名称 A B C D 。

  (6)写出相应河流名称:① ,② ,③ 。

  (7)用︳︳符号注明长江三峡工程位置。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概况:陆地面积——世界第三:矿产资源总量——世界第三;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河流年径流量——世界第六;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www.jiaoshi66.com

  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如交通用地等)

  3.土地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尤其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90%以上)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该区还集中了大量的难利用和未利用土地)

  耕地与水资源南北差异:

  北方以旱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大(60%),但水资源比例仅20%

  南方以水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小(40%),但水资源比例达80%

  5.当前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乱战耕地;土地荒漠化。

  6.土地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7.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8.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98%是冰川、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9.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六,但人均排名靠后。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

  世界水日:3月22日。中国水周:3月22日至28日。

  10.水资源分布特征:

  A 时间分布:夏秋多,春冬少——解决方式:兴建水库,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B 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方式: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南水北调工程】

  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长江中游的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东线——从长江下游引长江水,经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过黄河,至天津、北京。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联结起来,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水资源严重分布不均的局面。 

www.jiaoshi66.com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在各种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人们形象地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长沙、九江、芜湖、无锡

  2.我国交通运输网特点:分布不均,东密西疏

  3.铁路干线——熟记“三横五纵”P91图 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干线

  南北向: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4.交通运输枢纽——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处(人流、货流量都很大)

  重要铁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成都和兰州(经过的铁路线)

  分为单一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初二年级上册地理测试题(人教版)》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初二地理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