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职业考试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内蒙古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内蒙古区情

内蒙古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内蒙古区情

六六教师之家 | 公共基础知识 | 人气:228

标签:历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http://www.jiaoshi66.com 内蒙古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内蒙古区情,

  (六)煤炭资源

  内蒙古含煤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截止1993年底,共发现煤田318处,累计探明储量2253亿吨,仅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二位;远景储量在1万亿吨以上,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位。全区101个旗县市区中,有67个旗县储有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的22%。其中10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有5处,10亿吨~100亿吨的大型煤田有11处。

  20xx年8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境内发现一处煤田,预测资源量超过50亿吨。国土资源部公布消息说,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查明和预查煤炭资源储量达到6583。4亿吨,超过山西省,居全国第一位。

www.jiaoshi66.com  五、民族风情

  草原盛会——那达幕:即游艺、联欢的意思,源于七百年前。那达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赛马、摔跤、射箭。多在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8月份举行。

  蒙古包: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园仓式,再用园木组成伞形园顶,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是草原牧区最喜欢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最感兴趣的下榻场所。

  祭敖包:这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献哈达:哈达以白布帛或丝绸为主,长短不一,一段约一尺二寸至一尺五寸长,两端有丝脱出,约半寸许,其长短均视被交者和场合而定。献哈达是蒙古族迎送客人、馈赠礼品、年节交往中的礼节,有时还伴随吟唱和祝词,更染敬重的气氛。

  手扒羊肉:蒙古语称手扒羊肉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简便实惠的待客食品。做法是刚屠宰后的羊,挑选好的部位(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原汁清煮。羊吃草原上的五香草,调味齐全,不加任何调味品,只要掌握清煮技术,就能做得美味可口。在食用时不用餐具,用手扒着吃。

  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最考究,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是最能表达朋友之忠诚的珍贵食品。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洁白的哈达上,唱起感人的祝酒歌,表达自己的真诚与感情,此时客人理应随即接过酒,能饮则饮,不能饮则品尝少许,然后将酒归还主人,万不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谢绝主人的敬酒,否则他会认为您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交朋友、不能以诚相待。

  六、民间文化

  安代舞:安代流行内蒙古,起源于库伦旗。传统安代以唱为主,伴以舞蹈动作,是科尔沁“博”治病的一种方式,带有迷信色彩。1949年以后,逐渐变为自娱性民间舞蹈,经过不断完善与发展,由民间进入剧场,成为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形式。

  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达那巴拉》、《那木斯来》、《劳工之歌》等;赞美故乡、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歌,如《诺恩吉雅》、《母亲的恩情》、《金姐》等;哀歌、格言歌、摇篮曲、讽刺歌,如《波茹莱》、《都吉娅》、《丁格尔大喇嘛》等,仪式歌包括祭祀歌、安代歌、婚礼歌、宴歌、酒歌等,如《四季》、《金珠尔玛》、《篝火歌》等;反映妇女生活的歌,如《万梨》、《高小姐》、《德力格尔玛》等;情歌,如《韩秀英》、《达古拉》、《金叶玛》等。

  鄂尔多斯婚礼: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驰名中外,它的许多健康的内容,优美的情节,至今还保留着,沿用着。

  七、传统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 古族服饰的主要部分。首饰是蒙古族妇女逢年过节、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平时牧区妇女不戴帽子,常用红、绿绸缎缠头。蒙古袍是牧民喜爱穿的衣服。袍子宽大,长袖高领,钮扣在右侧,衣边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色因人而异。腰带是穿蒙古袍时,扎腰用的长带,多为绸缎布料,颜色与袍色协调。男子扎腰带,把袍子向上提,显得精悍潇洒。而女子则把袍子向下拉展,显得苗条矫健。牧民穿的靴子有两种,一种叫蒙古靴,靴头尖向上翘,靴腰带有图案,四季都穿。另一种叫马靴,圆头长腰,结实耐用。

  八、当地礼俗

  爱畜如在草原上遇见畜群,汽车与行人要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做客乘汽车到牧民家做客者要看蒙古包附近勒勒车上是否拴着马,不要贸然驶入,免得马惊挣断缰绳跑失。进包要从火炉左侧走,坐在蒙古包的西侧和北侧,东侧是主人起居处,尽量不坐。入坐时不挡住北面哈那上挂着的佛像。进包后可席地而坐,不必脱鞋。不要坐在门槛上。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主人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不必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让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尊老慈幼到牧民家做客,见老人要问安,须以“您”相称。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对小孩不可斥责或打骂。不要当着家人的面数说孩子的生理缺陷。

  其他到牧民家做客,要带适当的礼品,如酒、糖、小食品等。对迎面狂吠的牧羊狗仅可喝斥,不可打。解手须至蒙古包南方较远处,不可到蒙古包东、西侧(有羊圈)、北侧(气味会随风刮入包内)。冬天不要到包北、西侧乱踩,因那里的雪是化水食用的。离开主人家须道再见并致谢意。

上一页  [1] [2] [3]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内蒙古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内蒙古区情》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公共基础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