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六六教师之家 | 六年级语文教案 | 人气:839

标签: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三、课  型:新授课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55)
 
一、教学内容:学习〈〈泊船瓜洲〉〉。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了解王安石么?
   生自由谈,师归纳:
  王安石,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作为著名的革命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2.小黑板出示王安石的几首诗作,生诵读。
      梅 花
    墙角数枝花,
    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安石的另一首诗。
  4.师板书:泊船瓜洲
  <二>学文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师范读,生画节奏。
    京口/瓜洲/一水/间,(间:间隔。)
    钟山/只隔/数重/山。(隔:间隔;数:几,几个。)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吹绿。)
    明月/何时/照我/还。(还:回家。)
  3、学生对照注释,解诗意。
  4.学生交流所得后汇报。
  5.师归纳。(板书)
    停船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
    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6.请一生上讲台朗读,一生讲诗意。
  <三>欣赏诗歌。
  1.找出大家最喜欢的诗句讲。
  (1)1、2句。(随生任意讲诗句,师相机引导。)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①好,这两句诗写出诗人临船望江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讲。
  ②思念故乡。一个“只”字把数重山的距离拉近了。
  ③把这份思念读出来。
  (2)3、4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①好,这两句诗中哪一个字用得好! “绿”
  ②欣赏“绿”的好处。谁知道作者是怎样才找到这个恰当的字的?
  ③(据说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
  (这个“绿”不但充满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
  2.展开想象,说说大地怎样“绿”?或动手画一画春天。
  3.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春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
  (1)生自由讲,师归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春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
  (2)以情驾驭朗读。
  注意读出对春的赞美,对家乡的恩念与向往。尤其是“照我还”三个字要读得慢一些,充满深深的感慨。 
  <四>拓展学习。
  还学过哪些写思乡的诗,背一背。
  <五>总结。
  《泊船瓜洲》以一字“绿”,千古流传,我们以后写作也要像诗
人那样推敲用词,这样,才会写出千古美文。
  板书: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也表达对春的赞美和热爱。
<六>作业:读、抄、背诗《泊船瓜洲》。
 
第二课时  (56)
  
一、教学内容
  1.学习《游子吟》,了解诗意。
  2,理解《游子吟》一诗所表达的情感。
  3.朗读、背诵、默写《游子吟》‘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孟郊,唐代诗人,早年到处漂泊,晚年(50岁)才当上深阳尉这样的小官。这首诗就写于此时。孟郊写诗以其吟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与贾岛齐名。 、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游子吟》。
  <二>学诗。
  l,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师范读,画出节奏。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意恐:担心。)
    谁言/寸草/心, (寸草:小草,喻指游子。)
    报得/三春/晖。(报得:报答得了;晖:阳光;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
  3.指导朗读。
  4.对照注释,了解诗意。
  5.学生自由读诗,解诗后师归纳。
    板书:(仅供参考)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
    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
    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
    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些。
    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
    儿子的爱心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6.请个别学生串讲诗意。
  7.朗读诗歌。
  〈三〉欣赏诗歌o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
  (1)1、2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形象地写出慈母的爱,织在细密的针线里。
  (2)3、4句。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形象地写出母亲的一片担忧与爱护。
  (3)5、6句。(比喻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写出母爱的伟大和对母亲赞美与无限感激。
  2.读诗句。          .
  3.讲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板书)
  诗以极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伟大的母爱,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赞美和无限感激。
  4,以情驾驭朗读。
  <四>背诵诗歌。   .
  <五>延伸知识。
  还学过哪些写母爱的诗、文,说一说。
  <六>总结。
  《游子吟》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学了诗歌,我们要爱母亲,为母亲而奋斗。
  <七>作业。
  1.抄、背诗歌。
  2.完成思考·练习l、2。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六年级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