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
⒈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⒉ 课文可分三部分。第1段为第1部分,交代捕蛇的缘由。第2~4段,通过与蒋氏的对话揭示赋敛之毒甚于捕蛇。第5段为第三部分,点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全文是按“缘起——访查——询问——感情”的顺序来写的。
⒊本文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之危险和赋敛之毒害
写赋敛之毒,是通过捕蛇和纳税两件事的对比,用蛇之毒衬托出来的,两件事又是主要通过访问蒋氏得知的。
⒋写作特点:
用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对比角度
乡邻赋敛之苦 蒋氏捕蛇之“乐
一、生存情况
因赋税务而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 以捕蛇独存
二、生活状况
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哗然而骗,鸡狗不宁 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
三、危险次数
旦旦有是 一岁之犯死者二
四、死亡先后
先 后
☆通过对比揭露“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⒌正音: 啮(niè)腊(xī)挛(luán)碗(wǎn)瘘(1òu)疠(lì) 当(dàng)
其租入 嗣(sì) 几(jī)死者数 (shu6)矣莅(lì) 蹙(cù) 殚(dān)
踣(b6) 死者相藉(jiè)囊(nǎng) 隳(huī) 恂(xún) 缶(fǔu)
谨食(sì)之 熙(xī) 以俟(sì)夫(fú)
㈠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当其租人 当:__________________(2)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嗣:_________________
(3)貌若甚戚者 戚:_________________ (4)故为之说 说: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若毒之乎 B.太医以王命聚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岁赋其二 更若役,复若赋 D.又安敢毒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1.翻译“君将哀而生之乎”和“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两句为现代汉语。(4分)
译文:(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文中,最能反映蒋氏内心沉痛之情,打动作者的是哪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8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__________。
19 解释下列句中重点的词语。
未若( )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谨食之,时( )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
20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 而/乡邻/之生日蹙
C 今其/室十无一焉 D 非死/则徙尔
21 与“以尽吾齿”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2 本段内容中含有对比,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以60年内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作对比。
B以三代人之间的不同遭遇作对比。
C以乡邻的痛苦生活跟自己的安乐生活作对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 语文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