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依托优势,打好产业兴市牌。产业是立市之本,兴业之基,富民之源。没有产业作支撑,形不成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生产要素难以向城市聚集。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城市是地区的名片,产业是城市的名片。青岛市把城市支柱产业作为一个重要产品来培育和经营,由于青岛创造了海尔等享誉世界的品牌,青岛这座城市也一鸣惊人,实现了从经营城市品牌到培育品牌城市的转变。对我市来讲,应立足于传统优势产业基础,扬长避短,加大财政扶持、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五金制造、资源化工、塑料模具等优势产业,集中精力打造城市产业的“航空母舰”,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在此基础上,通过宣传扬品牌、市场推品牌、优质保品牌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现有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以名牌产品提高城市知名度。二是搞活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城区发展第三产业应把握两个重点。第一,着力发展商品流通业。一个是商场。我市信誉楼在经营理念、管理创新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和较大的影响力,在**的知名度很高,天津等大中城市也来取经,而且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顾客,形成了人流、物流。这可以说是**的一个外在品牌,我们要善于借势造势,扩大影响。另外一个是专业市场。要积极发展具有一定竞争力、辐射力的专业市场。比如说海鲜市场,现在仍然缺乏活力,下一步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行很好的研究,尽快把海鲜城做好、做繁荣、做出知名度。同时要规范提高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冬小枣和苜蓿专业市场,超前谋划五金、塑料模具等专业特色市场。第二,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讲区位优势,我们总提临港,但如何借助、利用,还缺乏深入研究。目前我市的基础设施、商业服务、社会事业已经比较健全和完善,这是港区短期内难以实现的,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因此,我们的城市功能应定位于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生产服务上,建成信息、金融、中介、物流中心;在生活服务上,建成商贸、餐饮、居住中心,加快建设港口的后勤服务基地。总之,要使人们感觉到在**比其他地方居住得好、生活得好、消费得好、休闲得好、娱乐得好,吸引在港口工作的人到我们这里来消费、就学、就医,乃至落户居住,使港口更加紧密地融入到**发展之中。三是抓好园区经济。要加快打造一区多园的格局,促进生产要素向产业聚集,产业向城市集中,形成产业集群。要突出抓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常讲,要以抓经济的办法抓城建,对开发区而言,则要以抓城建的办法来促经济。开发区不仅要成为全市的经济形象代言人,也要成为城市形象代言人,城建形象和经济繁荣要协调、要兼得。要加快完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开发区建成规模相当、条件优越、环境优美、效益明显的工业园区,建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建设的亮点。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对于外商,我们要厚爱一层、高看一眼。外商来投资,政策该优惠的优惠,该让利的让利,但是唯独城市规划不能让,绝不能以破坏规划、影响形象、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人家来得不放心,我们留得也不安心。
四、标本兼治,打好长效管理牌。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辽宁省省长、原大连市市长薄熙来说:“一座因疏于管理而脏乱差的城市,就意味着悄悄地贬值,也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城市管理是一本难念的经,过去有一种议论,认为市容和繁荣是不能兼得的,但实践证明二者可以兼得。我们强化城市管理,暂时看好象有损失,但城市环境好了,地皮就会增值,整个城市就会增值,搞环境建设不仅不会影响工业企业的发展和项目建设,还可以与企业发展、项目建设达到双赢。比如说,我市90年代初期城区的地价是每亩3万元,通过搞环境建设,现在城区的地价是每亩6万元,我市的城区面积是16平方公里,整个城市的增值就是7.2亿元。所以说,投资城市环境建设是有账可算的,管好城市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我来**的时间不长,但城管中的问题却发现了不少。比如说环境污染、乱贴乱画的问题,占道设摊、乱搭乱建的问题,交通不畅、乱停乱放的问题,甚至打架斗殴、欺行霸市的事情也有耳闻。我想问题的症结主要在管理体制上,有的是因为管理职能交叉,管理上“撞车”与真空并存;有的是城市管理的职权不配套,有权管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有的是城市管理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管得不严而且又监督乏力;有的是管理部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有的是城市管理的法制建设不配套,有法不依与无法可依的问题并存。因此,要按照“依法治城、管教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切实加强城市管理。一是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城市都是管出来的。搞好城市综合管理,核心问题是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强化城市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执法效率。具体讲,要把握好四点。第一,要抓好一支队伍。要在城市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推行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改革,变联合执法为综合执法,变多口管理为归口管理。按照“责权相一致、经费有保障”的原则,从建设、交通、国土、房产、环保、林业、水务、电力、公安、工商、街道办、**镇等部门抽调人员,建设一支专业型、高素质、过得硬的城管队伍。要确立执法队伍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明确职责、任务,给名份、给权限,由财政供养、原单位开支。这方面也要学习青岛经验。青岛市从1999年开始,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截止目前,城管执法人员由原来的2000人减少为1000人,但却收到了“队伍减了,执法快了,投诉少了”的效果。第二,要建立一套章法。市政府已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区综合治理的暂行规定》,对市场、卫生、交通、治安等方面的整治做出规定,作为一个试行办法,已印发给大家,随后还要综合各方面意见,逐步进行修改、完善。这就是我市今后在城市管理中的“法”,城管部门要执法必严,各单位要有法必依,无论谁违犯了都要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迁就。第三,要形成一种机制。一叫工作有热情。各级各部门对城市建设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不出成效绝不罢休。二叫打击不留情。对破坏城市形象、秩序的人和事要敢于出狠招、下猛药去根治。对城管部门执法不严、不公或是消极应付的,要敢于“打板子、摘帽子”。三叫服务有感情。城管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在执法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成为一支领导信任、群众满意、廉洁高效的队伍。第四,抓好一些细节。比如城市卫生。现在我市的几条主干道卫生状况有所改观,但有的楼房背后、犄角旮旯却另有一番天地,垃圾污水乱倾乱倒,与整体形象极不相称。要以非典防治为契机,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死角死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再比如小区管理。我市110个小区中目前只有20个实行了封闭式管理,缺乏统一的模式,这样既不利于物业、卫生管理,也不能保证安全稳定。要借助《物业管理条例》出台的机会,推行封闭管理,加强物业管理,提高小区建设水平。二是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建城是构筑城市的躯体,管城是铸造城市的形象,育人是培树城市的灵魂。要叫响“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口号,尽快出台市民守则,增强全市人民的城市意识,努力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管理体系。沿街各单位要落实好门前“四包”责任制,把自己份内的事管好。“两台一报”要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城市管理的各项规定。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强文明创建力度,增强市民的道德意识、守法意识,让市民对城市是自己的家园有认同感,对管好城市有责任感,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社会氛围。
五、协调发展,打好城乡统筹牌。小城镇是个大战略,必须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大力度,才会实现大发展。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一是切实搞好小城镇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科学规划城镇布局,以乡镇政府驻地为重点,以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工业小区为基础,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对单个小城镇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等级定位,切忌千篇一律,结构雷同,要建成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小城镇规划编制要体现高标准,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不能因为小,就可以不重视,就可以出现败笔。二是加快培育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体系。发展小城镇关键是繁荣农村经济、培育主导产业。各乡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羊二庄镇,要切实发挥大港腹地的区位优势,规划后勤服务基地,构建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型和“三来一补”项目为主的临港工业体系。南排河镇,加快建设城镇商贸服务区、临港工业区、貂狐特色养殖基地、工厂化养殖示范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水产育苗基地,构建“一区带六块,一路连一带”的临港海洋经济发展框架。滕庄子乡,建设以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小城镇,做强、做美**“西大门”。其他乡镇也要明确发展重点,拿出得力举措,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完善推广“白庄模式”,各乡镇都要分期分步骤培育更多“白庄模式”的村庄,建成一批“以工强村、以工促农、工农互动”型的现代化新农村。三是大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加快各项改革为突破口,逐步解决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一,人口问题。吸纳农村人口是小城镇建设的一大重点。当前要解决出不来、进不去、留不住三个问题。“出不来”,就是农民在农村的利益转不出来,一个是宅基地,一个是土地,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土地转换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放心离开土地,安心在城镇置业;“进不去”,就是农民进了城镇以后有种种政策障碍,落户、工作、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解决不了。要统筹考虑,制定政策;“留不住”,就是小城镇的就业渠道少,基础设施不配套,社会服务功能不健全,居住环境脏乱差,没活可干、没保障。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妥善解决。 第二,土地问题。要严格执行土地政策,对耕地进行有效保护,保证土地占补平衡。要坚持先存量,后增量。镇中村、空心村、废弃地等要充分利用好,不能无限制扩张用地。要向存量要效益,向存量要发展空间。第三,资金问题。小城镇建设的钱从哪里来,在这方面要敢想新招、敢试新路。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变资金投入为政策投入,靠创新机制、经营土地来挣钱,靠市场的办法来解决。第四,管理体制问题。要坚持走“小政府、大社会”的路子,建立精简、高效的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与市级有关部门的职责关系,完善其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改变小城镇责任无限、权利有限的问题。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城建工作,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意义重大。全市上下一定要按照市委提出的“一切为了**、全力发展**、共同创造新**”的要求,多尽一份心,多担一份责,多出一份力,努力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美、更优、更强。
tag: 城建房产,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政府公文写作范文,职能部门 - 城建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