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http://www.jiaoshi66.com
论当前我国银行业风险防范与化解,
1、完善国家银行监管,做好银行监管工作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代表国家行使监管职能的宏观监管主体。其监管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制定健全的银行法规和银行监管标准化、系统化的指标体系和准则,采取非现场监控(即建立健全现代化的银行风险预警、信息彼露系统与机制)和现场稽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银行机构实行全程监管。我国银行的市场准入制度已日趋完善,因此日常监管和银行业务创新的监管是其当前的主要监管内容。日常监管要坚持经常有力的原则,银行机构准入以后的全部营运过程,都属于日常监管范围,日常监管要实现制度化和经常化。通过制度化和经常化,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达到提早预见、及时控制,监管有力、切实有效的监管目的。在银行业竞争激烈、业务及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需要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及时跟进,加强对业务及产品创新的监管,防止形成监管盲区。如我国银行业开展汽车消费贷款,由于未及时进行监管,加上银行对创新业务的风险认识不足,已给贷款银行形成一定量的新增不良贷款。我国监管当局应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与世界各国监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提高监管机构的国际协作能力。同时要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年6月颁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监管原则和标准,大幅度进行监管的规范化、法制化和国际化,以适应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监管要求。
2、加强银行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监督水平
内部控制是防范化解银行风险的根本,在目前操作风险突现的情况下强化内部控制是银行业自身采取的必要的防范措施。一是在完全识别风险的条件下根据业务处理过程的风险环节建立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制度防线。二是建立从上而下且相对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使其能完全行使监督权力,以达到必要的监督效果。三是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达到处分一人、警示一片的效果。四是加强后续检查,把日常业务操作和日常业务监督纳入检查范围,使检查制度化、经常化。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内部监督水平,
3、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增加银行监督主体
引入社会监督是强化银行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增加银行监督主体,形成立体监督。我们目前对银行的监督检查主要是由银行自身和国家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各地的分支机构组织并实施的,没有把社会监督纳入到银行的监督主体中来。因此,我们应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做法,通过以下途径和渠道引入社会监督:一是进行政府监督。政府的专业审计部门应定期对银行进行审计,并报告公布审计结果;二是实施执法监督。司法机关对银行机构进行执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堵塞漏洞,打击非法银行活动,减少银行的犯罪风险;三是顾主监督。企业、个人作为银行的顾主应从自身资金安全角度出发,通过对银行机构信誉及支付能力的评价进行监督;四是舆论监督。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舆论工具,提高银行经营等信息的透明度,达到规范银行经营行为的目的。
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已成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结合中国经济的自身特点,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保障我国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加文献:
1、 唐旭、成家军,《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20**,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 张月飞,《现代商业银行与经营》,20**,浙江大学出版社。
3、 孔祥毅,《中央银行通论》,20**,中国金融出版社。
4、 唐旭等,《金融理论前沿课题》,1999,中国金融出版社。
5、 姚遂、李健,《货币银行学》,1999,中国金融出版社rvice unavailable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