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主张把经济效益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人数也不少。何谓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典型指标是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将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较,它的最大优点是剔除了企业规模因素,能够直接了解企业的获利水平。但是它同样具有与科学目标应具备的前三个特征不太相符的缺点,所以它并不能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所存在的致命弱点。
3.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受到严重挑战时,有的就借用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来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股分制或公司制企业,用股东最大化目标替代利润最大化或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确实它有利于克服企业的严重短期行为,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要求企业必须持续发展,企业收益持续上升,股价稳中有升,股东财富才能达到最大,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该目标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率等定量性指标来表示。所以它具有货币性、明晰性、可控性特征。但是该目标也存在重大缺陷。首先它的适用范围很窄,非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不能使用。最主要的还是它有违符合社会主义基本规律规律性和统一性两个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该目标只追求股东一方的财富最大化,这就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可以预料,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它很难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很难激发企业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看来,将该目标作为资本主义企业的目标很合适,但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目标还是有问题的。
4.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近几年来,有些学者为了克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忽略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目标的片面性,提出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取而代之。该目标乍一听起来很有道理,似乎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就能满足企业的各方面相关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需要,但仔细分析起来,它的缺点更多。首先,它有违明晰性特征,企业价值这个概念很不准确,可以作多种解释:从性质上看,企业价值有企业经济价值、企业社会价值、企业人文价值之分;从时间上看,企业价值有过去价值、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之别。这里所讲的企业价值究竟指的是哪种企业价值并不十分清楚。其次,它没有明确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的目标究竟是干什么,这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也不太相符。第三,它未能把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明确表示出来,这也有违统一性特征。第四,该目标很难实行分解,不能把它落实到各经济责任单位、个人。第五,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太多,好多外部因素企业财务部门也无法控制,这也有违可控性特征。由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存在上述五大缺陷,所以它不适合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笔者认为,把它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还可以。
5.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为了克服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各种缺点,结合中国国情,笔者在1995年《理论与现代化》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企业目标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文章,在该文中,笔者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义为“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市场竞争为导向,力求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所有者(股东)财富和职工人均收入最大化。”将该目标与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大特征来比较,笔者认为,将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是比较合适的。首先,它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的经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由企业来组成,企业由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来组成,各企业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需要,社会主义的基本生产目的就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就是要使组成企业的各个经济利益主体都富起来。其次,它符合统一性特征。它直接明确企业的目标由企业所有者(股东)目标、经营者目标和职工的目标来组成,主张三个利益主体通过协商使各自的目标统一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之下。第三,它符合货币性特征,均可用货币量化,便于分解。第四,它符合明晰性特征,概念清楚、表达准确、没有疑义。第五,它符合可控性特征,如果将所有者(股东)财富量化,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来表示,所有者财富和人均收入指标都是财务管理可控的指标。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完全符合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五大特征,所以将它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比较恰当的。不仅如此,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可以有效地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解决企业目标与国家目标的统一问题。对于解决我国企业存在的隐性收入问题也会有所帮助。
tag: 企业综合,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政府公文写作范文,职能部门 - 企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