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总是担心被沙子埋没;不如把自己当作泥土吧,坦然地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仿写: 。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句能力,.
【解析】注意对修辞的要求。注意“珍珠”“泥土”都是比喻。
【答案】示例(1):常常把自己看成鲜花,就总是担心被风雨摧折;不如把自己当作小草吧,默默地让春天变得更美。示例(2):老是把自己当作星星,就总是担心不被众人仰视;不如把自己当作萤火吧,无言地点缀孤独者的夜行。
18、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4分)
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答:下联: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对对偶修辞的认识。.
【解析】注意对修辞的要求。
【答案】示例: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www.jiaoshi66.com二、 写作与交流(50分)
19.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向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就关心地问道:“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要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
生活中有许多与这个寓言类似的情形。人们面临许多问题时,都在试图改变。但是改变什么以及如何改变又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 字。⑥ 不得抄袭。
【解析】人们面临许多问题时,都在试图改变。但是改变什么以及如何改变。这是该话题的切入点,前提是面临问题时,如何改变是话题要解决的重点。
[个性创新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说 树
吴冠中
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荫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抖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不少人沉湎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柳如烟。黄山松背靠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美国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见过的最大的松树,笔直参天,高树仰止,汽车从树基裂开的水洞间穿行。如何表现其高大,画家煞费苦心,最大最大,未必最美最美。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滨江的大榕树,遍体垂挂着气根,蓬头散发,永葆婆娑风范;冰天雪地,白桦无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国的枣树依然光秃着乌黑、坚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视群芳。天南地北,我见过的树,爱过的树确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一回在贵州凯里地区的原始森林里爬坡,背着笨重的画箱,全靠着两只手攀着树枝前进,有些树看来躯干结实,不意一抓却成灰,我摔跤滚下,几乎丧生,这是初次见到站着死去的树,寿终正寝,真正享受了天年。
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 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1)、太庙(2),依傍的是祖荫。
注:(1)天坛:在北京。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
(2) 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
1 .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
2 .依据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
3 .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请依照文意,加以概括。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故乡的老树几乎被砍光了,因而,对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来说,故乡已没有值得珍惜的东西了。
B .江南早春的杨柳体态袅娜,任风梳弄,北国四月的枣树瘦骨嶙峋,傲视群芳,两者各具风韵,各有其美。
C .作者引用“前人种树后人凉”这句话,是为了说明“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的道理。
D .享受天年的树寿终正寝,虽然可以作为老树的代表,但最终还是无法体现其艺术价值。
E .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人、树和艺术联系在一起,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是一墩而就的,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
答案:1.(1)第一点:冬天的树有一种线结构的美,进入了抽象美的范畴。
(2)第二点:冬天的树充满强劲的筋骨之美,是树之精灵,人之精灵。
2.(1)前人种树后人凉,为子孙造福是我们的职责
(2)我们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
3.(1)老树是寄托着我们对家乡故旧亲朋的思念,是一部历史卷轴。
(2)老树是我们的莫逆之交,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3)老树是艺术长青的象征。
4.DE
tag: 资源 高一语文 测试题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