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庄子《秋水》(节选)课文全程导学

庄子《秋水》(节选)课文全程导学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220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庄子《秋水》(节选)课文全程导学,

点评: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学问是无止境的,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出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课后理解】 

在《非攻》(节选)和《秋水》(节选)中任选一篇,参考教科书给文言文加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为标号的内容加上恰当的注释。 

(2)【时至 】 按照时令 

(3)【百川灌河】 许多小河流的水都注入到黄河里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4)【泾流】 直流的水波 

(5)【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 

(6)【河伯】 传说中的黄河之神 

(7)【尽在己】 全在自己这里 

(8)【北海】 (河东端)北方的大海 

(9)【东面】 脸朝东 

(10)【旋其面目】 转过脸来 

(11)【望洋向若】 对着海神若 

(12)【野语】 俗语 

(13)【闻道百】 听到很多道理 

(14)【莫己若】 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15)【少仲尼之闻】 小看仲尼的学识 

(16)【轻伯夷之义】 轻视伯夷的义 

(1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现在我亲眼看见您的广阔 

(18)【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知识盘点】 

1、通假字 

①泾流之大 “泾”同“径”,直。 

②不辩牛马 “辩”同 “辨”,辨识。 

2、词类活用 

①且夫我尝少仲尼之贤 “少”,形容词用作动词,小看。 

②而轻伯夷之义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③秋水时至 “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令 

④顺流而东行 “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⑤东面而对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3、特殊句式 

①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为“若己”,意为“比得上自己”。 

②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应为“谓我”,意为“说的是我”。 

③闻道百 定语后置,应为“百道”,意为“很多的道理”。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表示被动的固定结构。 

⑤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固定结构,可翻为“不是……,就……” 

【文化卡片】 

1、仲尼:孔子(前551—前479),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曾整理“六经”。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考题链接】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002全国高考卷)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力尽 

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C 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实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1998年全国高考卷) 

A 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旧例。 

B 得全首领以没 首领:指保持高位 

C 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有关官员 

D 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3、下列句子中“以……为(以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必以长安君为质 D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罢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5、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两涘渚涯之间 ②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③野语有之云 

④我之谓也 ⑤我尝少仲尼之闻 ⑥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②⑤/③④/⑥ 

附参考答案 

1、A A项中的两个“以”字,均为介词,前者表示率领,后者表示工具,因此两者是不相同的。B项中两个“会”字意为“恰巧,正好”,用法也相同;C项中的“既”表示“已经”“在……之后”;D项的两个“无”字均表示“无论,不论”,是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意思。 

2、答案为B “首领”指身家性命。 

3、D 

4、B 

5、B

 

上一页  [1] [2]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庄子《秋水》(节选)课文全程导学》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