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学习九江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九江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学习 | 人气:148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九江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文中引用古代军事家们的共识,意在强调只要排斥、打击甚至消灭西域的各少数民族就可以保全关中地区。

  B.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这说明唐代边战最频繁的地区在西北,其它地域几乎没有战事。

  C.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锤炼了边塞诗,造就了边塞诗,边塞特有的地理、文化、物质、环境特点是边塞诗形成的全部原因。

  D.“边塞”不是一个固定的地域概念,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发生变化。边塞诗记录着边塞,表现着边塞。阅读边塞诗,可以让我们的风骨、豪情得到磨砺、滋生,边塞诗包含了人生的放达。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弯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谐。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II卷(共114分)

  四、诗歌鉴赏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共9分)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答:

  (2)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分)

  答: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共9分)

  中夜起望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声。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www.jiaoshi66.com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这首诗的诗眼是 。(2分)

  (2)分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答:

  (3)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 )

  答:

  四、名句默写。(每空一分,共10分)

  15.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①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②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③ ,举杯断绝歌路难。(鲍照《行路难》(其四))

  ④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⑤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⑥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⑧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⑨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⑩春水碧雨天, 。(韦庄《菩萨蛮(其二)》)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共21分。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⑦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⑧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

  16.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第②③节中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

  (4分)

  答:

  17.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5分)

  答:

  18.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5分)

  答:

  19.(1)郑振铎曾提到过“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请默写一首这种类型的诗词句子或篇目名。(2分)

  答:

  (2)结合全文,你怎样理解这些写“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李清照的诗作面前是“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5分)

  答:

  六、语言表达与运用。(15分)

  20.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诗的意境并加以想象,将“月色洞庭之美景”描绘出来。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要求:①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 ②字数要求:200字。

  七、作文。(50分)

  21.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自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上一页  [1] [2]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九江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