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3分)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3分)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每空1分)
(1)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___ ,_____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13分)
①刘英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刘英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那里有个叫汪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刘英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汪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刘英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汪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刘英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呜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刘英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刘英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汪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刘英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刘英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咸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刘英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刘英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刘英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全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刘英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刘英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刘英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刘英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心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刘英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刘英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刘英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
(有删改)
[注]①洗碑:刻碑。
15.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汪石匠的形象特点。(4分)
16.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5分)
17.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
六、语言运用(5分)
18、公益广告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某电视台准备推出一则主题为“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的公益广告,意在用人们真实感人的行动来唤起人们的公德意识。请仿照下面的镜头和画外音,从另一角度为这一主题再设计一个细节性镜头和画外音。(5分)
[主题]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小伙子,将别人扔在垃圾桶外面的废弃物放入了垃圾桶。
[画外音]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
答:[镜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题:(40分)
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人在屋檐下,怎得不低头!”
上面这些都是广为流传的俗话,但是,它们看起来又是那么自相矛盾,有点令人无所适从。我们究竟该相信哪一句呢?请就这些俗话,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自己的看法。注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衡阳市八中2010年下期结业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答案
考生注意:本卷共七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1、D(逋bū)
2、C、洁白无暇—洁白无瑕;
3、 B。
⑴应从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上考虑。“诞生”即出生,动词;“诞辰”指生日,名词。“诞生”用于“某某周年”之前,“诞辰”用于“某某周年”之后。这里应选“诞生”。
⑵应从词义的侧重点考虑。“受权”侧重于“受”,指接受委托有权力做某事;“授权”侧重于“授”,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根据语境,应选“受权”。⑶应从词义上考虑。“行迹”指行动的踪迹,而“形迹”指举动和神色。因此应选“形迹”。 ⑷“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敬赠”是谦辞,指自己恭敬地赠送。根据语言环境,这里应用“惠赠
4、D
A、“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到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与文意不符 C、“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计算,贬义。D、天马行空:天神之马来往疾行于空中。比喻思想行为无拘无束。亦形容文笔超逸流畅。
5、C
A、语序不当,把“每年”放在“小部分”后面 。B、“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D、主谓搭配不当,在“交寄”后加“的”,使主语变成“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
6、B
7、D
8、C
tag: 测试题 高二语文 衡阳市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