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测试题:衡阳市八中2017年下期结业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测试题:衡阳市八中2017年下期结业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学习 | 人气:231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二语文测试题:衡阳市八中2017年下期结业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9、C

  10、B

  11、D

  12、(1)(陈蕃)称其字而不呼其名,特地为他设置一卧榻,待他离去之后就把卧榻悬挂起来。

  (2)认为遁世是不符合节义的行为,所以(虽然他)多次被免职而不离开。

  13、(1)、答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时节,加之大雨过后,落叶满庭,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故虽是春日,却感觉“春半如秋”。

  (2)、答案:一个“乱”字,既是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烦乱的心绪。

  14、略。

  15、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

  (根据文中作者的介绍,汪石匠是一个普通的靠洗碑为生的农村手艺人。文中刘英才认为他“手艺很好”,下文两次石匠的劳动场景描写确实显示了他的高超手艺。

  通过刘英才与汪石匠的对话及神态描写,可以看出汪石匠为人真诚质朴,没有多余的言行,没有做作的表情。

  通过王石匠指点刘英才上山调整心绪,可以看出汪石匠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通过“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的神态及行为描写,可以看出汪石匠是一个心理淡定的人,待人对事有一颗平常心。

  从承揽洗碑之事,又可以看出他做事讲究诚信和敬业。)

  16、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刘英才渐趋温暖的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17.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

  (1)碑 理由:①碑是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②碑--洗碑,暗示了刘英才的心理及其转化过程(悲--洗悲)。

  (2)汪石匠 理由:①小说主要人物之一;②汪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3)转变 理由:①刘英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②以刘英才转变来表现

  18、语言运用题(5分)

  答案示例:

  [镜头①]在路边,一个装卸工人,默默地将挡在盲道上地箱子移开,以方便盲人的通行。

  [画外音①]有时候,文明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

  [镜头②]在公园,一个小男孩,为了防止把椅子踩脏,用一张白纸垫在脚下去够挂在树上的风筝。

  [画外音②]有时候,文明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写出“镜头”2分,写出“画外音”3分。)

  六、作文题 (40分)

上一页  [1] [2] [3]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二语文测试题:衡阳市八中2017年下期结业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