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测试题:长沙市第一中学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测试题:长沙市第一中学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学习 | 人气:628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二语文测试题:长沙市第一中学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长沙市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10年4月27日

  时 量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踯躅(zhí) 看管(kàn) 脚踝(huái) 桥头堡(bǎo)

  B.痉挛(jīnɡ) 禀赋 (bǐnɡ) 桅杆(wéi) 刹那间(chà)

  C.龌龊(wò) 篝火(ɡōu) 怯场(qiè) 黏泥里(nián)

  D.呵斥(hē) 喘气(chuǎn) 蹩脚 (biè) 水果铺 (p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凝视着浮桥,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他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密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B.他们在长夜里,在树林的低沉的暄响下面,泥沼的有毒的恶臭中间,坐着想来想去。

  C.也许这是海上事故中最可怕的一种。对于一艘正在大海中行驶的军舰,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事变了。

  D.他沿着船舷爬行,手里拿着铁棍和绳子,大炮仿佛很懂事,好像猜出他的鬼计似的逃走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B.庞龙等人的一夜成名刺激了网络歌手,顿时歌坛泥沙俱下,有的网络歌曲低俗不堪,有的废话连篇,有的语无伦次,有的淫言秽语。

  C.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

  D.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改头换面地大步迈进“大煤炭经济时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就在8名维和警察“回家”的路途中,一首专为他们而作的《接你回家》悄然诞生。此曲代表全中国人民发出了对八位海地维和英雄的呼唤。

  B.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C.经过专家评审团认真评鉴和打分,结合单位评定意见,认定王刚等十名教师为该省的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D.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人们加强合作,增进理解,对于个人事业成功也有着重要影响。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各有优势。用第一人称叙述,更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容易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也便于抒发感情;用第三人称叙述,则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来说比较自由。

  B.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凭《桥边的老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还有《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

  C.小说的主题不是单一的,无论人物性格,还是事件内部或一系列事件之间的冲突与纠葛,都会导致小说主题的复杂性。

  D.《娜塔莎》节选自《安娜?卡列妮娜》,作者是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其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二、文言文阅读(6—9题,每题4分,共16分;第10题9分;第11题4分。总共29分)

  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然后回答6--9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 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道,指是非准则

  C.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与:和

  D.孰能为之大 孰:谁,哪一个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浴乎沂

  B.子路率尔而对曰 咏而归

  C.夫子哂之 非曰能之,愿学焉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 一项是( )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风乎舞雩 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和他的几位弟子在一起谈“志”。他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用温和自谦的话先打消他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B.第一个发言的是子路。对于子路的言志,“夫子哂之”,表明了孔子对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能力的否定。

  C.在评价弟子志向的过程中,孔子对于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态度很满意,尤其是对公西华,孔子认为论公西华的能力,他做个司仪是大材小用了。

  D.本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主旨明确。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关心、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谈话中,也引导学生立志。他坚持以 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11.从全文看,文中表现可孔子什么思想?

  答:

  三、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2.(1)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

  (3) ,生长明妃尚有村。 ,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

  (4)别有幽愁暗恨生, 。银瓶乍破水浆迸, 。(《琵琶行》)

  (5)谨庠序之教, , 。(《寡人之于国也》)

  四、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3--16题。(共23分)

  泪为谁流

  夜,黑得出奇,静得怕人。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

  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高大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让父亲陪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我不念了,没用!”

  “啥?”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啊!”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

  佝偻的身躯移进了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 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

[1] [2] [3] [4]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二语文测试题:长沙市第一中学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