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闷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下来,父亲的头在流血!
一声惊呼,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
来不及清楚这一切,佝楼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铸成大错,挺拔的腰板“扑通”坐地……
夜,静得怕人,黑得出奇。猛然间,电闪雷鸣。黑得出奇的夜异常恐怖。
片刻间,风雨大作。……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却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
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精心的他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儿子是称职的儿子。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了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当头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
(选自《青年博览》2001年第3期,有删节)
13.整个故事以“黑夜”为背景,文中多次描写黑夜的景象,其用意有哪些?(4分)
答:
14.“儿子是懂事的儿子。”纵观全文,儿子的“懂事”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15.小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6分)
答:
16.对标题“泪为谁流”的含义,有人理解为“老天爷感动得流泪”,也有人理解为老天为这对父子的悲剧而流泪,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试简述理由。(7分)
答:
五、语言运用(8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心灵的选 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⑴ 。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涵。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在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凝望历史时空,有些人选择了坚毅,有些人选择了奋起,甚者选择了死亡。他们用行动注释着生命,演绎着生命,亮丽着生命。
坚毅者宣称,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在困难面前,坚毅是我唯一安定的理由。翻开历史的浩瀚长卷,曹雪芹托着“字字看来皆是血”的《红楼梦》骄傲地说:当初面对天堂地狱般的变故,我选择了坚毅,执著一念,把满腔情思寄红楼,才得以流芳百世;⑵ 。
……
坚毅者、奋起者或死亡者用其心灵的妙语启迪着世人,在这个世界上,选择坚毅与刚强,选择珍爱与无私是最好的选择。即便是死亡,也会赢得身后一片洁白。
⑴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写出一个句子,与前面两句构成排比句。(4分)
⑵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例证。(不少于40字)(4分)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茫茫的大平原上,一个少年,正骑着自行车,向前不停地追赶着。他在追赶着什么呢?是远处的小树丛?不是。是那一片矮屋?也不是。噢,看清楚了,他是在追赶远方那条灰白色的线——地平线。
少年已经到达了地平线原来平行的地方。他放眼望去,地平线又在原处向他招手。于是他又向远处的“地平线”赶去。
确定一个目标,努力朝目标前进,你就会有一份收获。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一定是充满光辉的!
美国作家哈马舍尔德说:“迈步之前千万不能只向下看,只去试脚下的地面。只有注视远方地平线的人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请以“追赶远方的地平线”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长沙市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10年4月17日年级高二科目语文时 量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踯躅(zhí) 看管(kàn) 脚踝(huái) 桥头堡(bǎo)
B.痉挛(jīnɡ) 禀赋 (bǐnɡ) 桅杆(wéi) 刹那间(chà)
C.龌龊(wò) 篝火(ɡōu) 怯场(qiè) 黏泥里(nián)
D.呵斥(hē) 喘气(chuǎn) 蹩脚 (biè) 水果铺 (pù)
参考:C(A项,看管——kān;B项,痉挛——jìnɡ;D项,蹩脚——bié)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凝视着浮桥,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他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密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B.他们在长夜里,在树林的低沉的暄响下面,泥沼的有毒的恶臭中间,坐着想来想去。
C.也许这是海上事故中最可怕的一种。对于一艘正在大海中行驶的军舰,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事变了。
D.他沿着船舷爬行,手里拿着铁棍和绳子,大炮仿佛很懂事,好像猜出他的鬼计似的逃走了。
参考:C(A项,神密莫测——神秘莫测;B项,暄响——喧响;D项,鬼计——诡计)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B.庞龙等人的一夜成名刺激了网络歌手,顿时歌坛泥沙俱下,有的网络歌曲低俗不堪,有的废话连篇,有的语无伦次,有的淫言秽语。
C.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D.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改头换面地大步迈进“大煤炭经济时代”。
参考:B(A项,“稍纵即逝”:纵,放任,不约束。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形容时间、机会等容易失去。此处可用“瞬息万变”。C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不能混同于“不绝于耳”。 D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贬义))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就在8名维和警察“回家”的路途中,一首专为他们而作的《接你回家》悄然诞生。此曲代表全中国人民发出了对八位海地维和英雄的呼唤。
B.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C.经过专家评审团认真评鉴和打分,结合单位评定意见,认定王刚等十名教师为该省的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D.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人们加强合作,增进理解,对于个人事业成功也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A(B项,“反而”使用不当,“反而”连接的是与前面事理相反的情况,此处应该用“因而”。C项,主语残缺,修改之一,可将“专家评审团”移至“经过”之前。D项,语序不当,应为“增进理解,加强合作”。)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各有优势。用第一人称叙述,更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容易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也便于抒发感情;用第三人称叙述,则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来说比较自由。
B.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凭《桥边的老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还有《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
C.小说的主题不是单一的,无论人物性格,还是事件内部或一系列事件之间的冲突与纠葛,都会导致小说主题的复杂性。
D.《娜塔莎》节选自《安娜?卡列妮娜》,作者是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其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参考:A(B项,《桥边的老人》应为《老人与海》。C项,小说主题有单一的,也有复杂的。D项,《娜塔莎》节选自《战争与和平》。)
二、文言文阅读(6—9题,每题4分,共16分;第10题9分;第11题4分。总共29分)
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然后回答6--9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tag: 中学 期中考试 测试题 高二语文 长沙市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