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5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5

六六教师之家 | 现代文阅读 | 人气:149

标签:现代文阅读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5,

  17.(3分)用全国默哀、下半旗这样的隆重仪式来哀悼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平民百姓,体现了国家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表现。评分说明:大意正确即可。

  18.(3分)示例:父母: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欣宜,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四十余个小时后获救;老师: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而自己却不幸遇难;学生: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压在13岁的向孝廉同学身上,生死之间马健同学手刨4小时将其救出。评分说明:举一个例子给1分,以3分为限。

  19.(3分)国家与人民同在、爱心与希望同在、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评分说明:一个方面1分,共3分。

  六.南通市

  精神拾荒三步曲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⑤所以,不但A 是互相助兴的,B 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1.作者说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三步曲之间是什么关系?(4分)

  12.第③段中席勒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4分)

  13.根据上文的论述,请在空格A和B处分别填上合适的词。(2分)

  A、 B、

  14.联系你的学习或者读书体验,说说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4分)

  答案:11、学,思,录。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便会流失,三者都很重要。

  12、相同:他们都认为天才(或者思想)不能孤立地产生,需要与人交往等外界激励(或激发)。

  不同:席勒更强调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等外界的激励;托尔斯泰则强调思想的加工和表达是在一个人的独处之时。

  13、A学和思 B录14、略

  七.2008年泉港区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9分)

  ①总有这样一些人让我们感动。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大凉山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乐……从中,人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

  ②也有这样一些事令我们痛心。一起起惨痛矿难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一种种假劣食品导致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一次次严重污染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从这些安全事故和重大案件中,人们看到了共同的祸根,这就是责任的缺失。

  ③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④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父母养儿育女,儿女孝敬父母,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好学,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⑤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献。( )是道德责任,( )法定责任,( )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履行道德责任,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拷问;不履行法定责任,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度的惩处。

  ⑥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⑦责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都以责任相联结,都通过履行责任来体现,来升华。每个人只有在全面履行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每个人只有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中,才能实现个性的丰富和完美。

  ⑧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⑨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建设责任社会的过程。“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每一位公民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对个人是这样,对所有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也是这样。

  ⑩责任是高尚的,需要崇尚;责任是美好的,需要赞美。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0、本文阐述了“责任”的多种作用,请写出其中4种。(4分)

  21、选文的开头两段有何作用?(2分)

  22、请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仿照前后句子的形式,在选文第8自然段的画线处写上一句话。(2分)

  23、根据文章意思,请选择一组恰当的关联词,填入选文第5自然段的画线句子中。( )(2分)

  A、尽管 但是 还 B、无论 还是 都

  C、要么 要么 都 D、不但 还是 都

  24、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找出一个例子概括下来,并说说本文使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例子:

  作用:

  25、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在你的生活中(身边)一定有很多与“责任”有关的事情。请概述一个例子(不少于50字)。(3分)

  答案:(四)(19分)19、(2分)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20、(4分)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责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责任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写出4个即可)

  21、(2分)引出本文议论的话题,指出责任的重要意义。

  22、(2分)示例: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对即可)

  23、(2分)B

  24、(4分)示例:例子:(2分)作者将是否有责任心,引发的不同结果作了对比,从而阐述“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的观点。

  作用:(2分)本文使用对比论证使正反对比明显,有利于论证更加深入,论证更明确,更有说服力。

  25、(3分)扣住要求写(2分),语言表达(1分)

  八.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

  (二)阅读罗西的《请敬畏规则》一文,完成11-15题。(15分)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转,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5》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现代文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