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地理教案高一地理教案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2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2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地理教案 | 人气:915

标签: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复习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2,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天体的观念,理解宇宙的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能力目标
    能运用图表形象掌握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分析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德育目标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发展观;
    2.通过讲述中国古代取得的天文成就,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结构图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方法
    1.通过讲授法使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大环境能有基本的认识、激发其兴趣。
    2.引导学生去收集材料,培养其初步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Ⅰ.导入新课: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她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就必须对我们的家园──地球,有较深刻全面的了解。而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其运动和变化又不能不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地球上发生的不少自然现象如果仅从地球本身找它们的因果关系,有时难以得到满意的解答。因此要全面了解地球,较圆满地理解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首先要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此,教材就把“宇宙环境”作为全书的开篇第一单元,讲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目前人类认识到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序言部分。
    Ⅱ.讲述新课:                                   
    <板书>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学生看书阅读后回答:什么是宇宙?老师补充讲解、板书)
    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因此,我们可以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而现代的天文探测表明,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如果要给宇宙在地理学意义上下个定义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定义:
    宇宙:是广袤的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与能量的总称。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板书>
    1.宇宙的概念
    古代:空间—时间
    现代:物质—运动
    地理学定义:……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板书>  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模糊的天地概念(托勒密“地心说”)→太阳系(哥白尼“日心说”)→银河系(18世纪、赫歇尔)→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
    古代,人们出于农业生产或辨识方向等一些生活、生产的需要,必然要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宇宙空间现象进行观察,由此衍生出原始的天文地理学。当时,由于技术原因,人们对宇宙环境的观测主要依靠肉眼观测,因此,所能观测到的范围十分有限,其所讨论的天文、宇宙就不外乎模糊概念上的大地和天空。这个时期主要的宇宙观有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中心火团说、阿里斯塔克的太阳中心说以及古罗马的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大致说明各学说观点)其中“地心说”由于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体验,加之符合了基督教“上帝以地球为中心创造宇宙”的教义,因此较易得到人们的接受与推广。
    然而“地心说”的理论体系对行星运动规律难以作出圆满的解说。文艺复兴时代的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思想的解放,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其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进一步发展修正了哥白尼学说,创立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而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则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明了哥白尼天文学说的正确。而伟大的天文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原因,这对后来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上这些成就在当时勾勒出较完整的太阳系结构。这一时期,人们的宇宙观仍主要限于太阳系。
    时间推移到18世纪,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观测证实,银河系是范围有限的恒星体系,并建立了银河系的天文体系,从而将人类认知的宇宙范围拓展到星系级别。
    之后,随着科学继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人类的宇宙范围观念也日渐扩大。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分光仪、射电技术的成熟,人造卫星、探测器等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这里的光年是一个长度距离单位,它是指光在一年中所传播的距离,我们知道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km/秒,照此计算,1光年约为94605亿km。那么,能否说宇宙的范围大小就是这百亿光年呢。显然不行,这里所指的是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认识的宇宙范围一定会继续扩大。
    我们在前面讲过,宇宙是物质的世界,那么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物质的东西,总有个外化的存在形式。例如,人的外化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体”。仿此,宇宙(天)的物质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的“天体”。
    就像我们人体有高矮胖瘦的体态差异,黑白黄褐的肤色差异,男女老少的性别、年龄差异等等方面的差异一样,天体在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这就是天体的多样性。
    天体的多样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星光闪烁的恒星(这是一种能够自行发光、发热的天体)、轮廓模糊的星云(主要成分为H,呈云雾状),这两种天体是宇宙空间中最基本的天体。还有较明显位移的行星(绕太阳[恒星]运转、反射太阳光线)、以及有圆缺变化的月亮、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巴的彗星。
    此外,在宇宙空间中,还有一些我们单凭肉眼看不见的天体,比如一些星际气体和尘埃,以及人类制造发射到宇宙空间的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空间站等。
    (边引导学生看图讲解边板书)
    <板书> 
    3、宇宙的物质性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天体的多样性
    自然天体:   恒星------星光闪烁(自行发光、发热)
    星云------轮廓模糊,主要成分为H,呈云雾状)
    行星------移动(绕恒星运转、反射恒星光线)
    卫星------月亮(地球的卫星,有圆缺变化)
    流星------一闪即逝
    彗星------拖着长尾巴
    星际气体和尘埃
    人造天体:   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空间站等
    这里有一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天体是指存在于宇宙空间(星际空间)的物质。因此,掉落到地面的陨石、陨铁等就不能被称为天体。
    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附属部分就不能称为天体,如地球大气、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等。
    我们前面讲过,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这就是宇宙的运动性。
    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天体只要有了质量,就会相互吸引。而如果天体既相互吸引又相互绕转,就形成天体系统。那么是否所有的天体都属于天体系统呢?不,只有那些既相互吸引又相互绕转的天体才能称为天体系统。
    目前,人们将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月球绕地球运行构成地月系,九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流星、彗星、小行星和星际气体和尘埃等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又和跟太阳系相似的其他一些恒星系构成银河系,而银河系又和河外星系(简称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这是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2》相关文章

tag: 高一地理教案,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复习教案,优秀教案 - 地理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

相关分类
高一地理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