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信息技术教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其他教案-计算机病毒

其他教案-计算机病毒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 人气:294

标签: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泰山版信息技术教案,青岛版信息技术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其他教案-计算机病毒,

其他教案-计算机病毒

教学目的: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和防治

教学重点:病毒的特性,危害形式

 

 

一、病 毒 的 定义    

•      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直至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二、病 毒 的 历 史

•      1988年发生在美国的"蠕虫病毒"事件,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罩上了一层阴影。蠕虫病毒是由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莫里斯编写。虽然并无恶意,但在当时,"蠕虫"在INTERNET上大肆传染,使得数千台连网的计算机停止运行,并造成巨额损失,成为一时的舆论焦点。

 

 

•      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现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因当时软件种类不多,用户之间的软件交流较为频繁且反病毒软件并不普及,造成病毒的广泛流行。后来出现的word宏病毒及win95下的CIH病毒,使人们对病毒的认识更加深了一步。

•      最初对病毒理论的构思可追溯到科幻小说。在70年代美国作家雷恩出版的《P1的青春》一书中构思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利用通信进行传播的计算机程序,并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三、病 毒 的 产 生  

•      1、开个玩笑,一个恶作剧。

 

 

•      2、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

 

 

•      3、用于版权保护。

 

 

四、病 毒 的 特 征

•      未经授权而执行。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用户调用,再由系统分配资络去传染其它的计算机当你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它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侵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2. 隐蔽性

•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PC机对DOS文件的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觉

 

 

3. 潜伏性

•      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只有这样它才可进行广泛地传播。

例如:黑色星期五,“PETER-2"在每年2月27日会提三个问题,答错后会将硬盘加密。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国内的"上海一号"会在每年三、六、九月的13日发作。

 

 

4. 破坏性

•      良性病毒可能只显示些画面或出点音乐、无聊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用系统资络数据卷无法调用 ⒁基本内存发生变化 根据上述几点,我们就可以判断您的微机和网络是否感染上病毒,如当前流行的Win95.CIH病毒,通常也会表现为某些应用软件经常发生死机。

九、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形式

•      破坏可执行文件,使这些文件不能正常执行。

•      破坏文件数据,造成信息的丢失。

•      破坏系统文件或引导记录,使系统盘无法引导系统。

•      破坏硬盘的主引导记录或分区表,使系统信息丢失。

•      破坏文件分配表,造成数据的丢失。

•      占用磁盘上的可用空间或在盘上产生坡块现象,使磁盘可用空间减少。

 

 

 占用系统内存,使内存可用空间减少,造成一些应用程序无法运行。

 对整张磁盘或盘上某个扇区进行格式化,破坏磁盘数据。

 占用系统时间,使系统运行速度减慢,降低工作效率。

 

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防治

 1、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其他教案-计算机病毒》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