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范文常识网心得体会学习体会赴日本参加循环经济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赴日本参加循环经济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六六教师之家 | 学习体会 | 人气:616

标签:师德学习体会,教师师德学习体会,http://www.jiaoshi66.com 赴日本参加循环经济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20**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赴日本参加柴达木循环经济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学习日本在循环经济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和世界制造中心,日本工业发展基础之牢、速度之快、水平之高无不让我们感到震撼,特别注重循环经济和园区经济发展,日本坚持以循环经济发展为载体推进经济发展,把园区经济作为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不可或缺与替代的“基础单元”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通过法制、政策等全方位的支持,最终达到把整个社会建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要考虑资源再利用问题,如家电、汽车和大楼在拆毁时各部分怎样直接变为再生资源等;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

(一)企业内部循环的经济模式。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放弃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开发耐用产品等措施,到1994年已经使生产造成的塑料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二)在同行业之间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贸易方式购买对方生产中的废弃物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在社会层面建立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通过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政府组织,组织收运者对他们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用的包装废弃物则送返制造商。

二、日本园区经济发展实践模式

(一)以产业为基础,构筑区域经济支撑。一是打造园区园区产业特色。日本根据园区的区位条件、工业基础和投资效果来确定产业园区的定位,形成一批以城市为核心的产业地域。二是突出产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日本选取富山、松滨等作为高技术产业聚集的重点区域,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配套发展旅游业、商贸等其他产业,将技术、产业、城市、文化紧密结合。三是大力加强政策引导。实施“头脑立地”计划,即先进技术和产业向国家制定的特定区域聚集,参与实施这项计划的企业,国家除给予减免税收政策外,还对每个企业划拨一定的资金。

(二)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在日本政府主导的工业园区属于极少数,由民间力量主导兴建的占大多数,充分利用民资开发利用建设园区。民资园区的基本程序是先由6家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大企业除外)组成协同组合,由此协同组合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按规定经有关政府和中小企业中央企业会审查同意后,再由协同组合或协同组合组织开发商进行开发,并由协同组合管理园区。

(三)以创新为动力,高度重视科技引领产业。日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致力用高新技术做强产业。一是建立“飞鸟性”的技术研发体系,由政府或企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以后,企业、大学以及有关科研单位相互协作,消化吸收。二是积极加强政府引导,政府除对项目支持外,还设有中小企业技术、金融公库和新产业助成金。三是推进共同研发体系。在日本由政府出资,在一些产业比较集中的园区,建立主导的区域性技术指导中心。

三、学习培训的几点启示

(一)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它们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建立企业层面小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企业根据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过程,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iso环境管理体系,积极采用生态工业技术和设备,设计和改造生产工艺流程,形成无废、少废的生态工艺,使上游产品所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料。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高效利用,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环境污染,同时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二)园区经济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区域层面中的循环即企业之间的循环,通常采用生态工业园区形式。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或生态产业园区,把不同产业联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或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企业的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企业生产第一种产品的原料或动力。这样循环使用,若有最后不可避免的剩余物,则将其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尽量做到零排放。区域层面中循环的建立,一则可以实现资源梯次利用,大大降低资源浪费;二则可以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三则可以带动整个区域产业的共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繁荣。

(三)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体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社会层面大循环又称为大尺度循环,即建立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对废物的正确处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过度消耗的依赖,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使经济社会走向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建立社会层面大循环要注意三点:一是彻底转变思想,实现全民参与;二是法律要先行;三是政府要主导。

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能源对国民经济的瓶颈效应日益显著,主要能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有限性导致能源供给短缺,另传统能源产业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投入高、消耗大、污染大,今后能源对经济的制约作用将会明显加强,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尤其需要针对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源头”,即在生产环节大力实施生态化转型。

四、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思考

循环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矿区环境和削减污染物的重要手段。通过认真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日本先进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的经验,认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可以抓住企业、区域、社会三个环节,在循环利用中加快资源转换,要在加快园区经济中提升产业升级,在科技创新中改造传统产业。

(一)企业层面实现高效利用资源。对于海西的各企业来讲,走循环经济之路要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应从两方面做起。 一是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不仅在生产过程中无污染或少污染,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和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实施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抓起,以预防为主,控制生产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二是发展末端治理、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末端治理是污染发生后的被动补救措施,通过建设废弃物净化装置来实现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净化处理。不改变生产系统和工艺路线,只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通过净化废弃物来实现污染控制,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二)区域层面中循环实现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 在区域层面上,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渣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尝试建立工业生态园区。以盐湖化工、煤炭企业为龙头,联合周边的第一、二、三产业,建成低排放、低污染、高就业、高效益的生态产业园区。对于资源型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循环产业链的培育尤为重要。由于海西矿产资源丰富,盐湖化工工艺比较成熟,煤炭储量丰富,可优先培育盐湖化工、煤炭工业产业链,以废物综合利用为主线,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三)社会层面实现建立法制建设、政府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建立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从日本的经验看,建立一套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保障。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今后应探索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企业和居民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政策支撑体系,充分利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规范各方行为,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对积极利用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企业,可通过税负转移等形式予以鼓励,为循环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赴日本参加循环经济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tag: 学习体会,师德学习体会,教师师德学习体会,心得体会 - 学习体会

相关分类
学习体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