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范文常识网行政后勤员工培训在县第七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县第七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六六教师之家 | 员工培训 | 人气:703

标签:员工培训内容,新员工培训,员工培训计划表,http://www.jiaoshi66.com 在县第七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有少数年轻干部,由于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常常陷入认识的误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进步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为此,我特别想告诫年轻干部,要想使自己更好地成长进步、有所作为,应该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是走出“想高升就得找门路”的误区。“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我党一向的用人原则,可总有一些年轻干部把这种原则视为虚设的“大道理”,不是想着怎么样修身立德、学习提高和增长才干,而是把“想高升就得找门路”作为自己的升官之道。有这种想法的年轻干部往往在名利、权力和成就欲的驱使下,忽视了做官先做人的道理。一个干部只有公道正派、人格高尚,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进而施展才华、有所作为。如果只为做官,忘记做人,就会目无群众、丧失原则,无志于立足本职岗位提高领导本领;如果只为做官,也许能风光一时,但最终会失去民心,延误或葬送自己的前程。所以,年轻干部要走出“想高升就得找门路”的误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不搞人为的依附。不能为了晋升而想方设法讨好上级,甚至在工作中遵循“两个凡是”的原则:凡是上级说的全对,凡是上级做的全有理,遇事惟上是听。二是不搞盲从和紧跟。不能把上级领导和一级组织混为一谈,只看到上级手中的权力,而没有认识到这种权力的真正所有者。在具体工作中,不能把上级的脸色作为自己能否晋升的晴雨表,把上级的武断当作英明来维护,为其摇旗呐喊。三是不搞“感情投资”。不能为了走晋升的“捷径”,把心思全用在跑门路、找靠山、编织“关系网”上,应把讲感情建立在讲事业、讲公论的基础之上。 二是走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误区。年轻干部被提拨或晋升到更高一级的领导职务后,由于期望的目标得以实现,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种心理满足感。但其中一些年轻干部从此就乐于维持现状、安于中游,认为差不多就行了。有了这种心理,便只注重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把传达文件当落实,把制订方案算整改,把走马观花地转一圈视为深入基层;有的当太平官的的心理严重,认为在新的工作环境里,工作只要推着干,不出事,没乱子,就有政绩,安于“步子不大年年走,成绩不大年年有”;有的当“好好先生”的思想严重,对上级、下级穷于维护,对左右同事八面见光、四处讨好,干工作畏首畏尾、因循守旧,遇事绕着走,生怕出现一点闪失和漏洞。像这样只图安逸和虚名、信奉所谓“明哲保身”的处世准则的年轻干部,又怎么能担当起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呢?又怎能去带领群众、服务于群众呢?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因此,年轻干部只有具备不惟名利、只想做事、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崇高精神和豪情壮志,才能健康成长,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的优秀领导干部。 三是走出“在这儿干没啥意思”的误区。作为年轻干部,如何正确处理工作范围的人际关系,正视现实的工作条件,是更好地做好工作、更快地成长进步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较好地解决了这一方面的问题,但也有一小部分年轻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偏差,时不时地在大家面前流露出“在这儿干没啥意思”的言行,从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因此,年轻干部应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消除放弃和等待心理。放弃和等待心理是指年轻干部面对较差的工作条件所表现的不正常心态。所谓放弃心理,就是不愿意听从组织分配,只想到机关去,不愿意到基层去,只想到有权、有“油水”的单位去,不愿意到“清水衙门”去,把工作环境看成是唯一的条件。所谓等待心理,就是由于工作基础条件差,强调客观,存在畏难情绪。对上采取等、靠、要的态度,对下则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二是消除不必要的失落心理。有些年轻干部自身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很受上级和同志们的赏识,并被上级组织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但由于受新老交替的时限、岗位职数、同级比较、班子综合素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要求,可能出现人才一时得不到提拔的现象。因此,年轻干部应时时处处站在用人大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不能认为是领导和组织对自己不信任,不关心自己的进步,甚至猜疑领导搞不正之风;也不能觉得自己努力够多了,却不被提拔重用,倒不如放松自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不能认为你不提拔我,我也不支持你,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或者牢骚满腹,顶撞领导,事必作梗,离心离德。其实,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四是走出“社交越广越好”的误区。社交具有两面性。参加社交,一方面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锻炼和展示才干,另一方面也可能浸染上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不良的生活习气,因此,年轻干部在社交中应该注意“四度”,即向度、广度、深度、适度。 一是向度,指社交的方向性,即同哪些人交往。年轻干部由于身份的特殊,必须有自己的交友原则,要有选择地交朋友,在生活、工作中必须注意三点:一是黑道中人不能交。黑道中人是我们党和政府扫除、打击的对象,与黑道为伍、讨黑道所好,这是党性和纪律观念不强、作风不正的表现,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形象。二是酒肉朋友不可交。酒桌上认识的朋友不能排除感情因素,也可能会在酒桌上找到生活上的知己、事业上的伙伴,但由于特殊的环境和背景,酒桌上认识的朋友大多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三是群众朋友必须交。一方面与群众交朋友可以获得知识和事业上的帮助,另一方面结交群众朋友可以更好地了解群众、帮助群众,从而得到群众的信赖,切不可认为结交群众朋友“不够档次”。 二是广度,指交往的范围。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与协作。年轻干部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在自己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事业盟友。但是年轻干部必须注意,交往对象不能太多太杂。有些年轻干部为了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显示社交能力,总是热衷于到处拉拉扯扯。这尽管在开展某些工作时人熟好办事,但也应该看到,人多事杂,特别是那些不很本分的“朋友”,经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不仅自己受累,还会影响工作。因此,年轻干部扩大社交圈绝不能盲目。但有些年轻干部交往对象少得可怜,除了亲戚、老乡、老同学外,对其他人都持冷淡排斥的态度,其社会关系特别封闭,不能有效积累起丰富的社会资源协助自己达到宏伟的目标,这也是不可取的。 三是深度,指交往的程度,即相互交往的感情状态。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点头之交、莫逆之交、刎颈之交来形容交往的程度。年轻干部社交的深度应因人而宜,一般情况下宜疏不宜密,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组织规定,领导干部不能傍大款,这不是说领导干部就不能与大款交朋友,而是不能光往大款堆里钻。大款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员,与他们交朋友,向他们学习经营之道,或宣传有关政策,对他们经营上大胆支持、思想上正确引导、信息上经常沟通,这是正常现象,但绝不能同他们吃喝不分、称兄道弟,更不能与他们拜把子搞结盟。在社交中,有些年轻干部为了增加交往的感情深度,拜把子、搞结盟、认干亲,其实这些都是封建残余思想在新时期的滋生和蔓延,搞这些活动不但不能增加社交的深度,反而会造成同志间的亲亲疏疏,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污染社会风气。对此,年轻干部要引以为戒。 四是适度,指要处理好社交活动与工作、生活的关系。年轻干部同人交往,对自己来说,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以弥补自己能力上、知识上、信息上的不足,也是为了取得心理上的和谐发展;就别人来讲,则是帮助别人,互助互利;就社会来说,就是聚合个体的力量,发挥谐振效应,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好的效益。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整日忙于迎来送往、觥筹交错,势必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结果适得其反。也就是说,社交对年轻干部的成长尽管很关键,但仍属于一种枝节性的问题,切不可舍本逐末,以影响工作为代价来搞社交。 那么一个年轻干部靠什么取得事业的成功呢?要靠政绩突出。凭实绩用干部永远是党的干部政策的核心理念之一,没有实实在在、响当当的实绩,想踏上那条上山的路,摘下山顶那朵成功的花,是不可能的。 政绩从哪里来? 政绩从埋头苦干中来。实干兴业是千古不败之理。埋头苦干,是成就一切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态度。一个人要想取得进步,获得发展,只有依靠扎实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突出政绩。年轻干部尤其要在工作中实践这一理念,弯下腰来,低下头来,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在实践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在苦干的风雨中锤炼摔打。实绩正是从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中取得的。花拳绣腿出不了实绩,扯破了嗓子喊不出实绩,耽于幻想不行,投机取巧也不行。一句话,靠埋头苦干才行。年轻干部在“实绩”这个概念面前,一定要头脑清醒。 政绩从顽强拼搏中来。爱拼才会赢。新时代的年轻干部都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应该说是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取胜,优于别人,就要有一股争先创优的拼劲和韧劲,否则稍有懈怠便会落伍。年轻干部中成功的大部分同志是辛勤的耕耘者,是自强不息的实干者。当然,苦干拼搏,既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又需要科学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不仅要有苦干拼搏的热情与执著,还应该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政绩从高远的志向中来。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接班人,任重而道远,所以要有宽阔的胸襟、开放的气度、战略的眼光。不要立足于做大官,而要立足于做大事;既要培养自己的大气,又要磨砺自己严谨的作风,并且从小事做起;除了要关注自己做了什么,还要积蓄力量,锤炼雄才大略。所谓莫图蝇头小利,要有大将风度,道理就在于此。 四、心态平和、自如轻松、耐住寂寞、矢志不渝。

被组织上列为后备干部,是年轻同志成长道路上的一次飞跃,也是一种荣幸。以怎样的姿态成功地度过这一特殊而重要的成长阶段,对后备干部而言,是一件值得慎重对待的事。 首先,要保持轻松自然的心态。 作为后备干部,往往容易产生两种心态:一种是洋洋得意,处处有一种优越感,好像有一种光环罩顶。表现在工作上,耐不住性子,好像一只脚已踏进了领导班子的门内,架子、盛气或多或少地表露出来。另一种则是诚惶诚恐、患得患失,茫然不知所从,浑身上下不自然。表现在工作上,处处谨小慎微,甚至变成了“套中人”。这两种心态都是不利于干部进步和成长的。年轻同志被列为后备干部后,仍需要一颗平常心,平心静气地面对组织、对待群众、对待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自然的心态。 惟其自然,心情才能自如轻松,才能争得一个风调雨顺的环境。心态轻松自如,其行为才能自然;自然,才能为群众所接受。年轻同志被列为后备干部,就其个人来讲,容易出现“我是后备干部”的自我暗示,这种暗示愈强烈,就愈容易导致行为上的不自然。就其周边同志而言,无形中也会有意无意地以一种有别于以往的眼光来关注他,这种关注愈明显,就愈会强化后备干部的心理暗示,愈容易导致其人际关系协调上不自然的状态。这种不自然的内外环境如果不能及时调适,后备干部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处理得不好还会成为矛盾的焦点,成为众矢之的,而这样对其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对后备干部来讲,要保持自然的心态实属不易,但这种不易本身就是对后备干部的一种素质要求。保持一颗平常心,不骄不狂,不虚伪不矫情,大家才能信服你、接受你,你才能创造风调雨顺的成长环境。 惟其自然,为人做事才会不假、不空、不漂浮。被列为后备干部后,有些同志把握不住,就会有小小的自得,而一得意就容易忘形。如果年纪轻轻就急于扯旗子、放号子,甚至摆谱子,这是最致命的行为选择。如果后备干部是“头重脚轻根底浅”的“新生一族”,急火火地就要摘星星,忙乎乎地就要捞月亮,就会犯急功近利的错误,欲速则不达,势必栽跟头。而且,如果与被列为后备干部之前的谦逊、含蓄相比,行为过于张扬,判若两人的“戏剧化”转变,会令人生厌。实践证明,后备干部愈是想急于求成、急于表现、弄虚作假,组织和群众就愈不会接受。 惟其自然,才不至于有太重的心理负担,才能始终保持一种创造性。后备干部也许因为“后备”在身,不免有些“沉重起来”,往往谨慎有余,开拓创新不足,做事情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放不开手脚,深怕踏错了节拍,走岔了路,影响形象。这样一思量,创造精神就会收敛,开拓勇气就要打折,以致工作上政绩该突出的却不突出,个人形象上本应崭露头角的却平庸无奇。而保持一份平常心,轻松上阵,求上进的动力才会源源不断,创造的活力才会生机蓬勃,实绩才会更加突出。 其次,要耐住寂寞等待机遇。 机遇对后备干部尤为重要。但是,即使是后备干部,并且是优秀的后备干部,也不可能在一次或一定时间都得到提拔使用。因为干部的选拔使用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现在讲机遇。正是机遇不同,有的后备干部进了班子,备而得用,有的则仍要等而待用,这是客观现实。后备干部如果能顺利地及时走上领导岗位,当然是比较幸运的、令人高兴的。但实践中,往往后备干部并不都是进步得这样“顺心顺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 一要耐住寂寞。同是后备,提拔有先有后,暂时没有得到提拔也属正常。要耐住寂寞,切不可坐立不安,更不能因此就“着急上火”,怕“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怕手里这张“旧船票”跟不上下一班“新客船”,表现出不耐烦。后备干部如何对待后备时间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考验。切不可错过了一两次机会,就认为自己的一生成了“过去的一页”,就陷入一种顾影自怜的寂寞之中。能不能耐得住这份寂寞,如何正确对待这份寂寞,是一个关键。战胜它,就能继续砥砺前行;沉湎其中,积极进取的精神就会迅速萎缩。孰是孰非,当非常明白。 二要矢志不渝。后备干部即使是没得到提拔使用也属正常,因为后备毕竟是后备,得不到提拔重用并不意味着后备干部本身有什么错误和问题,况且干部的选择使用,并非硬性规定在某一个年龄段上。只要是人才,即使后备的时间长一点,年龄大一点,也仍然有被委以重任的机会。在自己未能及时走上新台阶的时候,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消极沉沦。一个成熟稳健的后备干部,应该对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追求矢志不渝。只要“我心依旧”、蓄势待发,必有阳光灿烂、鲜花绽开之日。  

同志们,新的世纪充满新的挑战,也充满新的机遇,孕育新的希望。这些希望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我希望你们牢记县委和全县60万人民对你们的重托,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争做“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干部,心系璧山、热爱璧山、建设璧山,击水中流、奋发图强、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璧山的繁荣与富强谱写出不朽的乐章。

上一页  [1] [2]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在县第七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相关文章

tag: 员工培训,员工培训内容,新员工培训,员工培训计划表,行政后勤 - 员工培训

相关分类
员工培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