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加强县城建设,提升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县城品位,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强城镇的配套性,一直是我们县城建设的重点。今年我们在完成县城规划文本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三项建设,总投入达3亿元左右,是历史上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县城面貌改变最大的一年。市政和公益设施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启动实施了两路、两街、两巷、两场、一坝建设。目前“两巷”工程基本完成,“两路”、“两街”已完成路面工程,正在进行人行道硬化和铺装,伊逊河橡胶坝工程已建成蓄水,其余工程也将在年底前完工,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加速城镇化进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工项目共11个,总投资2.7亿元,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其中在县城中心广场两侧开工建设两座18层商住楼,将成为隆化的标志性建筑。县城综合治理,制定出台了《县城秩序综合管理办法》,开展了县城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对客运三轮实行了单双号运营管理,完善了路标等硬件设施,集中整治了乱停乱放、乱摆乱占、乱泼乱倒等现象,县城秩序和环境明显好转。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保障能力。我们围绕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总体思路,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环节来抓。在硬环境建设上,交通建设,投资3.3亿元,全长71公里的韩郭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路面工程正在抓紧施工,预计10月底前竣工通车,它的建成将对我县西部6个乡镇18万人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今年计划开工的18个村75.9公里的“村村通”工程已全部开工,目前已有7个村完工。电力建设,全市电力“136”重点工程500kv输变电工程、兴洲220kv输变电工程和五条110kv配套线路工程全部完成。光缆电视和通信建设,上半年新增有线电视村10个,新建移动通信基站20个。在软环境建设上,充分发挥行政审批中心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职能。全县108家企业的审批行为纳入了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截止6月底,行政审批中心共受理各类审批事项3330项,办结3249项,办结率达到97.65%。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在严格政策、规范程序的前提下,积极解决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到6月底累计投入担保资金340万元,促进了骨干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六是注意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我们将社会各界最关心,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农民减负增收、就业再就业、公益事业发展、公共卫生、济困助残、社会安全等10个方面列为“民心工程”,并细化为29小项,明确每项工作牵头单位和承办单位,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加强调度和督导,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农民发放退耕还林补贴3727.7万元,粮食直补资金311万元,综合直补资金390.1万元。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新增就业岗位76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50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100人。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投入资金175.7万元,共有1448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共受理治安案件227起,查结227起,查结率100%,社会治安总体平稳。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责任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和环节的监督检查,未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认真开展调研,责成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村和广大农民现状以及最急需解决问题,为制定一个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科学规划做好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依据现有财力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确定了78个县直单位和第二批示范村结对子,财政又安排了80万元用于支持生态村建设。目前,文明生态村共硬化路面54公里,铺沙石路57公里,架设路灯734盏,新建沼气池1700个。
七是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半年来,我们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思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目标要求,以“三级联创”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了“三员”和“三定一考”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城乡党建互动活动,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关心基层、关注基层、充实基层、重用基层”的用人导向,大力培养和选拔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有潜力的干部。顺利完成了县委、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做到了群众满意,干部满意,村支书和村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了40.3%。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与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举办了新当选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培训班,引导各级干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全局、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顺利完成了三个批次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建立了长效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实施纲要》,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纠风治乱、专项治理和案件查处力度,树立了良好的执政形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县经济总量规模小,整体实力在全市处于落后位次,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二是全县能够左右全局的大企业、大项目少,一些重点项目受土地、水、电、资金等制约,建设进度不快。三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规模还较小,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四是总体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服务企业、支持发展的方法和手段需要不断摸索和创新。
五、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是抓项目,强后劲。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总抓手,采取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见效,“四步联抓”的方法,抓实、抓好54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工业方面,重点抓好大乌苏沟百万吨选厂、阀门工业园区、金风电控、御室金丹药业基地、郭家屯铅锌矿、钛选冶炼、中关矿泉水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争取早日达产见效。农业方面,重点抓好产业化龙头企业扩能、肉牛深加工、滦河水利水电枢纽等项目;第三产业,重点抓好旅游业发展和以鸿兆为主的“万村千乡”连锁店等建设项目。全力做好省民族经济现场办公项目相关工作,努力争取到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到年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亿元。
二是抓工业,保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思想,强力推进“3433”工作方案的实施,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通过技改扩能、资产整合、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创新机制等途径,尽快做大做强。同时在项目谋划和要素配置上,向非金属矿产、向西部乡镇倾斜,优化工业的内部结构和区域布局,发展壮大矿产品开采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电产品制造加工业三个主导产业,巩固发展隆东、隆中工业小区,加快隆西工业小区和隆北工业小区建设。到年底,力争铁精粉产量达到150万吨以上,培育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5家,全县入统工业总产值完成11.5亿元,增长24%,上缴税金9000万元,增长20%。
三是抓调整,促增收。坚持以加快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在龙头带动、基地建设、技术推广和市场销售环节下功夫,着力谋划新上一批,扩能壮大一批,嫁接改造一批,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力争年底新发展1-2家龙头企业。全年养牛投入资金达到1.8亿元,牛饲养量达到35万头。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60%以上。年底四大产业产值力争达到9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0%以上。
四是抓改革,激活力。坚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有序有力地推进企业改革。对商业服务公司等尚未改制的企业,认真研究好政策,把握关键环节,妥善安置职工,力争完成改制任务。做好酒厂、肉联厂等闲置资产的盘活工作。继续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五是抓基础,优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县城建设,重点抓好县城中心广场及周边房地产开发项目,力争10月底竣工。在完成第一道橡胶坝的同时,做好第二道和第三道橡胶坝项目谋划工作。交通建设,重点抓好韩郭公路改造工程,定期进行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确保10月底建成通车。同时争取承围支线韩麻营至金厂梁段公路改造工程早日启动。电力建设,重点做好中关110kv变电站项目争取工作,力争早日批复实施,同时抓紧谋划郭家屯和汤头沟两个35kv变电站项目。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中心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功能,提高服务效能,支持企业加快发展。加强人文环境、法制环境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制保障。
六是抓稳定,促和谐。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大对重点问题的解决力度,确保不出现大的问题。同时抓好“十项民心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安全生产、防汛等工作,完善机制,集中组织几次安全生产、矿山秩序和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专项治理活动,力争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构筑“和谐隆化”。
七是抓党建,强保障。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把提高执政能力,特别是提高抓经济发展的能力当做基层党建的重点,用发展成果检验和衡量基层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先进,从而把党建工作做得更扎实和富有成效。
上一篇:县委督查室督查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