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劳务经济作为沅江实现超常跨越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
20**年10月12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同时凸现,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劳务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最近,市政协龚盛光副主席带领市政协办公室和教科文卫委的同志,就如何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解决“两难”,实现多赢的问题,深入到教育局、劳动局等单位,一职中等职业学校,长城电脑学校等劳动技校,开展了一次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市发展劳务经济的几大优势
沅江发展劳务经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工作基础
近年来,沅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动就业,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教育和劳动等部门积极响应市委的号召,狠抓职业培训和劳动就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机构健全,发展劳务经济的责任得到强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发展劳务经济目标管理奖惩考核办法》,市、乡两级分别成立了发展劳务经济领导小组,市里明确了一名市委常委分管,组织了乡镇劳保专干业务知识培训,开展了劳务经济工作督查。乡镇明确了常务副乡镇长分管,建立了劳保站,积极开展劳务输出服务工作。二是宣传引导,发展劳务经济的认识得到提高。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劳务经济工作专题会议,对发展劳务经济先进单位、标兵和先进个人给予了表彰。春节期间,市里和部分乡镇及部门单位在交通要道悬挂欢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横幅,有的乡镇还召开了新春茶话会,鼓励他们务工增收。三是内引外联,劳务输出面不断扩大。今年2月,市劳输办组织力量,赴福建等地的企业现场考察,并与蒲田明星鞋业公司达成了年输出1000名以上员工的协议。沅江技校成立以来,共培训中技人才3200多人,就业率在95%以上,连续4年分别获得省地市招生就业和劳务经济的先进单位称号。三眼塘镇劳保站与深圳新华实业有限公司联系,输送务工人员86名,月薪在800元以上。今年全市劳服部门共收集外出就业岗位16000多个,就地转移就业3810人,输送到外省就业7450人,实现劳务收入5523万元。
据统计,20**年,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累计达到 12.3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年劳务收入8.02亿元,占全市gdp的17%,占人平纯收入的48%,估计8.02亿元劳务收入中,至少有5亿元投入本地消费,按凯恩斯乘数原理计算,劳务经济对沅江gdp的贡献是20亿元,占20**年gdp的40%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全市经济发展。
2、丰富的劳力资源
沅江是个农业资源大市,同时也是个劳动力资源大市。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总数32万人,剩余劳动力约20万人,除去已经转移输出就业的,尚存剩余劳力近8万人。二是城镇下岗待业职工多。近年来,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企业职工面临二次择业。全市城镇下岗职工2万多人,成为了新的劳力资源。三是从学校走出的新生劳动力多。不能升入高等院校深造,每年中毕业生约1.1万多人。四是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多。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由于盲目外出,又缺乏技能,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工资低、条件差,每年约有2万人左右返乡,这部分人需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重新转移就业。充足劳动力为劳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3、较强的培训能力
近年来,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办学规模扩大,教学条件改善,培训能力增强。一是有较大的办学规模。全市现有公办和民办职业技术学校24所(公办学校3所,民办学校和各类短训班21所),有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实验室108个,各种实训设备共计3000多台套,能容纳学员2万多人。沅江职业教育集团现有教学班81个,在校学生5238人,每年毕业的学生1225人。二是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全市职业技术学校共有教师676人,文化课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53%,专业课教师具有“双师型”学历的占31%,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46.2%。三是有较好的学习专业。全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等20多个专业。一职中的电子、机械模具,城关职高的财会,长城电脑学校的网络、游戏动画、园林景观、手机彩铃、反黑客反病毒等计算机专业,都是较热门的专业。还有宇环学校开设的车、钳、刨、铣、焊等专业都是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四是有叫响的教育品牌。一职中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教学班级60个,在校学生人数突破4000人,升学和就业近年来稳居全省前列,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是享誉三湘的一大教育品牌。近年来,该校推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着力打造“特别能吃苦,特别会工作,特别会做人”的“三特”技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广阔的就业空间。
近年来,随着国家振兴东北,开发西部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启动实施,全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新的分流,同时,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迎来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一大批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群迅速发展壮大。这些崛起的大型企业以及我们内地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迫切需要大批量的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的劳动者。去年以来,许多媒体一再报道,在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民工荒,其中一个突出的话题就是“招工难,招技工更难”,技工总量均严重不足,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奇缺。以广东为例,该省技工缺口达200多万,其中高级技工缺口达100多万。据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人才市场上,技师和高级技工的招聘岗位数量超过应聘人数的10倍,长三角地区28万年薪难聘一名高级电焊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城乡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我市发展劳务经济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发展劳务经济的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劳务输出规模亟待扩大
近年来,我市劳务经济发展迅速,但劳务输出的总量仍然不够,劳务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仍然不够,不能适应市委关于实现沅江超常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的整体要求。特别是随着农业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有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农业中解放出来,劳务输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2、劳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沿海一带,建筑业的70%、餐饮业的60%均被农民工所取代。据了解,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中,大部分属未通过加工(培训)的原材料型(普工)劳动力,主要靠体力获取就业岗位,输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劳动力中,80%以上都属于初级工,熟练工及从事技术含量较高工种的不超过20%,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约占3%。虽然目前我市职业技术学校不少,但部分学校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缺乏专业师资、实习场地,毕业的学生缺乏一技之长,从某种意义上讲,仍然是普工,不能适应用工单位的需要。
3、职业培训管理亟待规范
近年来,我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但存在很不规范的问题。一是审批不规范。目前,我市的职业技术学校的申办,教育局和劳动局两家都批。全市24所职业技术学校中,有由教育局批教育局管的;有由劳动局批劳动局管的,也有两家都批两家都管的;还有两家都冒批都冒管的(由教育部门管理的有8家,由劳动部门管理的有9家)。由于审批不规范,一些在组织机构、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师资配备、消防卫生等方面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也草草上马。二是招生不规范。民办职业技校大多未纳入市里的招生计划,没有形成统一的招生市场,学校各施其招,有相互指责,相互拆台的,有出招生好处费的,有买卖生源的,每年开学前都要引发一场生源大战。生源大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毁损了学校声誉,增加了招生成本,加重了家长负担,流失了宝贵生源。据估算,今年我市流失到长沙、湘潭等地职业技校的学生在4000人左右,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三是教学不规范。首先是教材不规范,有的学校的教材是凭主观意愿到书店买来的,这其中还会或多或少存在盗版的现象。其次教学内容不规范,学校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课程,学制的随意性也较大,有的学校学制是二年半或三年,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不超过一年半,剩下的时间被当做实习安排进厂。再次是实训条件差。除一职中条件较好外,大多数学校的实训设备与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学生大多是在黑板上学操作,机械专业无机床,模具专业无模床,电子专业无电子设备,有的学校连电脑也是淘汰了近10年的连windows95都上不了的老古董,使得学生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大打折扣。四是输出不规范。学校的就业安置,大都是“自产自销”,输出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通过外地的劳务中介输出的,有的是直接与外地企业、公司联系输出的,输出的成功率都不高,员工的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也不好,从事的工种90%以上是普工,上流水线,月薪600—800元,高的1000多元。
www.jiaoshi66.com 4、劳动就业服务亟待优化
一是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政府服务缺位,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劳务输出大多是以人缘、地缘、血缘关系为特征的自发性输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增加了外出务工人员的风险成本。去年,全市外出人员总数12.3万人,由劳动部门、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各类职业学校组织输出的仅11000人,不到总数的9%。许多人外出务工没有明确目标,“急急忙忙上路,稀里糊涂过河”,有的几次外出,一无所获,甚至还要白搭上几百上千元路费。 二是劳务服务的装备水平低。市发展劳务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明显存在场地、设施、人员、资金方面的不足。据了解,市劳务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1间,工作人员2个,工作经费2万元,传真机1台,连电脑都没有。无法以现代化手段获取劳务信息,更无法组织外出实地考察。乡镇劳动保障站大多数是与经管站合在一起,由经管站长兼任劳保站长,劳保站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及实际工作能力明显不适应工作要求。
tag: 经贸招商,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政府公文写作范文,职能部门 - 经贸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