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范文常识网职能部门科教文体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与分析

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与分析

六六教师之家 | 科教文体 | 人气:580

标签: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http://www.jiaoshi66.com 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与分析,

  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国内外各种因素又导致了政治信仰危机的重新浮出水面。基督教在农村逐渐呈蔓延扩大之势;90年代后期,xx功泛滥,危及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等都从一个侧面证明政治信仰危机到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这种危机在现实政治文化中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 

  ① 缺失型:主要指一般公民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与政治理想,处于一种自在状态。九十年代初的毛泽东热也从一定程度上反衬出普通公民心中的政治信仰缺失导致的心理迷惘。1998年8月对山东省妇女政治信仰、政治心理方面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仅有30%的人表示信仰马克思主义。[16] 

  1997-1999年北京市的一项调查表明,知识分子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认同率在下滑,而对“两院制、多党制、三权分立”的支持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17] 

  由此可推知,相当一部分公民处于无政治信仰状态,主导政治文化所倡导的政治信仰依然存在认同层面上的危机。 
  
  ②虚伪型:这是指有的人口头和表面上表示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而实质上官本位、权力本位占据着他们灵魂,在其政治观念中具有至上的地位,权力与官位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 

  这实质上也是没有政治理想与政治信仰,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处于一种隐藏状态。xx功在我党大张旗鼓地进行“三讲”期间形成规模,其信徒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党政军干部,这不能使我们对当前政治信仰、政治理想作过于乐观的估计,也不能不对政治思想工作作全方位的反思。 

  ③异端型:指一些人持与主流政治文化相对立的政治理想政治信仰,处于自在或隐藏状态。 

  政治信仰的危机与政治理想的缺失无疑是一个关系到社会政治体系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却又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全解决。二十年中,面对较严重的政治信仰危机与政治理想的缺失,主导政治文化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政治文化整合,力图重建政治信仰与政治理想。 

  例如,强调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旗帜问题致关重要,要高兴邓小平理论的旗帜;要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加强党的建设与政治思想工作等等。 

  整体来讲,二十年中,政治信仰、政治理想正处于一种危机与重建之间的状态。 

  六、政治价值取向在个体与集体之间调适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也会迁移到政治领域,当它们涉及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时,就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政治价值取向。 

  在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国家、民族、集体至上观念占主流,个人根本没有应有的合法地位。将集体权益完全置于个人权益之上,割裂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压抑了个人的参与政治的主动性,窒息了个人首创精神,忽视个人某些最基本的、不可让渡的权利,成为生成子民-臣民型政治人格和政治依附心理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开始对这种政治价值取向进行调整,力图兼顾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将之统一起来。主导政治文化仍侧重强调集体主义,一方面,“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先进分子还要“公而忘私”。[18]另一方面,主导政治文化对个人主义仍保持某种戒备心理。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整体主义政治文化氛围中,作为一种政治价值取向的个人主义易滑向极端个人主义。 

  从理论层面来说,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调适,过分强调哪一方都可能有危险,如果不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考虑,便很难判断它的可行性。从中国当今现实来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一方面,在集体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社会,要将政治价值取向完全转向西方的个人主义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个人主义还没有获得应有的合法地位。 

  当在实际操作中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不难想象会发生什么。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的进行、个休独立意识的提高,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调适,将会在保持前者主导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向后者倾斜。 

  综观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其理论层面上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深入观察中国人的内心,就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政治文化变化很少。[19] 

  最近一部人治色彩浓厚的电影《生死抉择》受到全国上下大多数人的倡导、称赞,这一现象很能说明问题。所以,从今后更长的历史时期来看,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重建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28页。 

[3]《十三大以来重要方面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2153页。 

[4]江泽民:《世界应该丰富多采》,载《北京青年报》2000年9月5日,第1版。 

[5]闵琦:《中国政治文化——民主难产的社会心理因素》,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27页。 

[6]萧功秦:《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http://www.sixiang.com/ 

[7]萧功秦:《从新保守主义立场看中国变革中的激进主义》,http://www.sixiang.com/ 

[8]陈彦:《当代自由主义的转型及出路》,载《公共理性与现代学术》,三联书店2000年第1版,第78页。 

[9]李泽厚:《历史眼界与理论“度”》,载《天涯》1999年第2期。 

[10]陈晓律:《理性化民主时代的到来》http://www.100yearchina.org/pages/content/04/65.htm 

[11]张翠玲,吴海虹:《<行政诉讼法>走过十年》,载《北京青年报》2000年9月26日,第21版。 

[12]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450页。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182页。 

[14]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载《天涯》1997 年 第5期。 

[15]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9页。 

[16]陈海燕:《中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特征比较》,载《文史哲》2000年第3期。 

[17]刘道福等:《社会经济关系新变化中的知识分子与执政党建设——北京市知识分子现状调研报告》,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8]《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424页。 

[19]李慎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兼论中国的专制主义》http://www.chinesenewsweek.com2000/07/28号。 

上一页  [1] [2] [3]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与分析》相关文章

tag: 科教文体,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职能部门 - 科教文体

相关分类
科教文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