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言语倾听和表达能力
1.倾听能力。即儿童言语交流时的注意水平。注意水平高的人不仅注意自己所发出信息的指向性、准确性,而且能保持连续的应答状态。注意水平低的人,不能积极与对方以充分反馈和支持,表现出不耐烦情绪和过多的小动作。
2.运用合适的言语内容和方式顺利表达意图。该项能力包含主动性和准确性两个层面。交流主动性是评价我们在与别人进行对话时,究竟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对话。主动对话者有明显的主动倾向,交流对象广泛,内容不拘一格,且交流及时充分;而被动者的表现则与之相反。交流的准确性指,将自己详细知道的事情描述出来,这是准确表达的重要标志。其次,沟通者要遵循一个原则,即站在信息接受者角度提供信息,因为交流双方知识经验背景不同,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证理解信息的同一性。
(3)解决社会问题情景的能力
1.顺应特定情景的能力。即搜寻情景信息做出解释,控制表情、动作使之受强化而免受惩罚。
2.主动采取手段改变环境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体不仅要适应当前的社会情景,而且要想办法控制和重新塑造情景,以达到个体与情景的新的和谐。
3.遵守维护纪律规则的能力。纪律和规则是个人和集体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外在约束条件。个人必须认识到不遵守纪律就不能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并形成某种价值判断,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不满意和加以干涉或纠正。
不可忽视的是,儿童社会能力结构的具体内容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家长和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理解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能力,充分估计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可能性。
三、如何提高儿童的社会能力
探究儿童社会能力概念的目的是提高儿童社会能力,更好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广大幼儿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我们不妨以研究的态度来探索这个问题。
1.明确社会能力的培养目标
交往行为在儿童社会活动中,是社会能力最直接的表现,是可观察可测量可塑造的。同时儿童言语能力直接影响着交往的质量,本质上来说,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其它一切社会化目标实现,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因此,儿童社会能力的一般性目标(对群体个体都适用)可分为行为目标和言语目标两大类。我们以儿童社会能力结构为依据,从实践角度提出以下目标。
社交行为具体目标:
①经常保持积极而愉快的情绪,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交往的自信心;
②体验到交往成功的快乐和助人被助的快乐;
③学会协商合作和分享,懂得谦让,掌握初步交往技能;
④遵守和维护纪律规范;
⑤了解关心周围同伴及成人的体验,感激他人的关心,学习用简单语句或动作表达关心;
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被肯定和赞赏,少受批评;
⑦能暂时放弃自己的任务服从群体的安排;
⑧采取可能的手段改变即定的条件利于解决问题。
上一篇:宝宝睡枕,你用好了吗?
tag: 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心得,幼儿教育知识,幼儿教育方,教育教学 - 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