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范文常识网教育教学普通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六六教师之家 | 普通教育 | 人气:706

标签:普通教育资料,http://www.jiaoshi66.com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简称:“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课题)经过三年多的实验研究,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江主席指出:“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努力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号召教育迅速从传统的圈子里走出来,努力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需要。

造就民族的创新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主战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是历史赋于我们的责任。

针对当时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教师主宰多,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的教学现状,我们选定了“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课题,经过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理论假设和构想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们的理解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质疑问题、多向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提问,交流、争辩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这样培养的学生具有敏锐的把握机会,敢于付诸于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具有积极地改变自己,积极地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具有积极发现问题,发现真理的心理取向,即创新意识。

有了上述的假设,我们提出的自变量是以江主席“创新”讲话为指针,以辩证唯物论,心理学为指导,以新大纲为依据,探索出一种能积极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主动探究知识的教学模式。当然,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由此产生的因变量为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在数学课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提问,相互争辩。

(1)  使学生在不断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2)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3)  使学生不断提高质疑的水平,不断加强思考深度,逐步达到有创见的质疑。

这样的课堂是和谐、民主、蓬勃的,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三、实验过程

(一)           研究前的准备

1、组建研究小组

课题选定以后,我们立即成立研究小组。研究人员的确定采取自愿与推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自愿”即要有研究热情和信心,有不怕吃苦的思想;“推荐”则要考虑到有一定的研究实力和水平。经两方面的结合,很快组成三人研究小组,并进行了分工。

2、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认识

研究组织确立以后,为了提高大家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我们小组一起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自修教程》中的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策略与方法。首先学习了“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它使我们明确了培养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是推动学生成才的需要。接着我们学习了《关于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创造力。知道了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有,只是水平不同罢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说现在就要求学生去搞发明创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只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作准备。

创新意识的含意是什么?我们从北师大周玉仁教授的学术报告中找到了答案。创新意识,自言其说,意识是一种意向,一种愿望。创新意识是指积极发现问题,发现真理的心理取向。她还说:一个民族不创新是不能生存的。“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因此,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边学习边对我们选定的课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讨论论证,即包括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基础、起点,也包括学校的重视程度和研究者的能力,并对研究过程、结果进行了设想。

3、设计研究方案

有了前面学习、讨论的基础,接下来就开始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进行研究的基础,再好的课题没有比较好的研究方案是难以实施的,是很难出成果的。所以,设计研究方案我们非常慎重。2000年3月,我们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得到县教科所的批准。之后,经过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我们于20**年4月又拟定了补充调整方案。20**年3月,我们从研究人员上作了补充。补充陈秋玲老师协助子课题(高段)的研究工作,承担高段成果的撰写等工作。这样使研究方案不断完善,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

(1)实验阶段周期

经县教科所批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周期为三年。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1999年12月至2000年3月)

实施阶段:(2000年3月至20**年3月)

总结创段:(20**年3月至20**年12月)

就实验对象来讲,也分为三段同时进行,即低段、中段、高段,以期在不同的年段验证该课研的实用性。

(2)实验方法

为了使“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验方法的选择上,根据实际,采取以自然实验为主,综合运用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进行。实验班的学生随机自然分配,不设对比班,效果评定则依据大纲,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采取上述方法的理由是:实验班一经确定,就要开展一些经常性的活动,如讲评研究课,开展讨论等。在当前的形势下,每一个教师都具有要求进步的欲望 ,都有要学习,借鉴好的教学方法的需求,所以,一旦有研究活动,他们就自行参与其中了,如有好的方法,他们马上就学到了。这样,实验就成了完全开放式的,还没有成形的东西也随着实验的进程边实验边推广了,故不设对比班。

(3)实验原则

“创新意识培养”研究中应遵循的原则,虽然在方案中没有明确的提出来,但在各种学习、研讨、交流中,我们始终强调必须坚持有关原则,以告诫研究者时时注意。

①  面向全体,主动参与原则。即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学中,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如何,这是“创新意识培养”的根本方向。

②  民主愉悦,激发兴趣的原则,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③  尊重差异,评价激励原则。即重视纵向评价,淡化横向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孩子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主动地不断地争取新的成功,这是创新意识培养的保证。

④ 动手操作,启发探索,“异”中求“优”原则。即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探索者。教师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求“优”,这是创新意识培养的目的。

(二)           实验的作法体会

1、创设情境,启发诱思,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创新意识培养”研究中,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探求出了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启发诱思,激趣导入的新课的方法。例如: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低段常用游戏,故事导入,通过竞赛、小品、猜谜语、讲故事等,融教学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愉教乐学,中段教师常用创设生活情境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创新意识培养。高段教师常常用设置悬念导入:教师提示矛盾冲突,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可用声像传情导入:通过课件、幻灯、播放录音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思维启示,潜意默化培养创新意识。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课后,我们也很少回办公室,常常和同学们一起踢毽子,说脑筋急转弯等等。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3、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的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就请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回答:对于一般性问题,就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回答。这样所回答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同学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1] [2] [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普通教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