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遗传?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 这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我国汉代学者王充对这种生物现象有过恰当的概括,即“物生自类本种”。意思就是说: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前代的各种基本特征。概括地说,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性状。而所谓性状,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简单地说来,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就叫遗传。在人类,由于遗传,“子性类父”,儿女很像父母。那么,性状是怎样遗传的呢?
生活小常识话你知,每一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的,精子来自父亲,卵细胞来自母亲。由此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生殖细胞遗传给子女的。那,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生殖细胞,就能够将父母的许多性状遗传给后代呢?这是因为,不论是生殖细胞还是体细胞,它们的细胞核内都存在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上含有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这些物质就叫遗传物质。而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又可以分成许多小单位,它们分别对不同的性状起着决定作用。遗传物质中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做基因。人的精子和卵细胞内都含有23条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精子进入卵细胞内,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又一样了。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后代个体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从而表现出与父母相似的性状。
但我们未曾见过谁的孩子和父母长得完全一样,兄弟、姐妹之间也没有长得完全一样的,即使是一对孪生兄妹,外人看上去分不出他们的不同,但亲近的人却能分辨出他们的细微差别。所以遗传保证了物种的延续,而这种延续又不是简单的复制,这种生物个体之间的不同样性或人类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的个体差异称之为变异。遗传不能一下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异也并不能都传代。人类的许多变异属于正常生理范围,如高矮、胖瘦、血型等。有些变异可能引起不同的病理过程而表现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并不一定是生下来就表现出来的,如精神病,要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遗传性舞蹈病要到30~40岁才出现症状,有严重遗传性疾病的胚胎或胎儿往往发育不正常,容易夭折,即使活到出生,也会有先天异常的表现。(推荐阅读:什么情况可能发生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