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全套2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全套2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947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全套2,

  ⑨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其实,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

  ⑩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

  ⑾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明透彻,亮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吧嫌麻烦,不染难看。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

  ⑿“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

  ⒀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22.作者在⑤写道:“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这里“最浓烈的感情”和“最脆弱的感情”分别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在第⑦段写了妻子的一句问话:“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联系上下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选文中老者的一番话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jiaoshi66.com

  25.选文第⑦段说“白发犹如枯草”,结尾又说“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这两个比喻分别说明了白发的什么特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冯骥才不仅是著名作家,在绘画方面也很有造诣,这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常有一种绘画的美。请你从以下给出的两段文字中任选一段,加以分析说明。(4分)

  (1)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

  (2)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明透彻,亮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真是美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积累整合】

  1.suō xī diāo zhuàn zhì qí fù lǚ è zhú chú bō

  2.(1)恳求 开垦 诚恳 中肯 (2)纳粹 憔悴 纯粹 荟萃 (3)想像 录像相像 照相 (4)详细 端详 祥和 安详 (5)绿草如茵 绿树成阴 氤氲 阴凉 (6)家徒四壁 金碧辉煌 白璧无瑕 躲避 (7)翻译 演绎 驿站 (8)狡猾 饺子 绞刑皎洁 铰链 佼佼者

  3.(1)zài zǎi (2)xiān xiǎn (3)ɡònɡ ɡōnɡ (4)chǔ chù (5)shǔ shù shuò (6)xiè jiè jiě (7)sè sài sāi

  4.D

  5.B(A.许多港督曾对这个1885年建成的港督府进行过大规模扩建、装修和改建。改为: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C.奥斯威辛大约有近12000多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周围是一片沼泽地。改为:大约有12000名居民或有近12000名居民或有12000多名居民。D.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了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改为: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

  6.③①②④

  7.迅速 准确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最重要的

  【感悟鉴赏】

  1.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第一自然段

  主体:第二——第十一段

  背景:三个背景段:第四、第七、第十一

  2.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好处:条理清晰地记录了整个交接仪式的过程;真实、准确地再现了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3.(1)这些背景材料的介绍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的意义。(2)作者不直接发表议论,而是通过这些背景材料把作者的情感和评论暗含其中。举例分析:4点40分,报道港督降旗仪式,作者说“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4.作者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揭示出香港殖民时代的彻底结束。“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虚实结合,暗示着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

  5.ABCD

  6.把“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称作是“最可怕”的事情,这样一反常态的用语,恰提醒着读者如今阳光明媚、花香鸟语的布热金卡曾经是“人间地狱”。

  7.首尾呼应,反复展现今天布热金卡的安谧、秀丽的风景,这是用乐景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要加倍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

  8.“一切都被可怕地颠倒了”有两层含义:本应鲜花盛开的地方却被纳粹变成了人间地狱;曾经是人间地狱的地方如今却呈现出美好祥和的景象。因此作者感觉是“噩梦”。作者通过对自身感受的描述,控诉了纳粹的罪行。

  9.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一连串的否定来说明:美好的景象与曾经是人间地狱的布热金卡不相配;用排比的句式展示出布热金卡曾经拥有的恐怖,也传达出作者对纳粹罪恶行径的强烈愤懑。

  10.不能。两个“永远”强调了纳粹曾经在这里制造的罪行之大,惨绝人寰。这些罪恶行径给人类造成的痛苦记忆是永不能被抹去的。

  11.每天都有人怀着各不相同的目的从世界各地来到世界最可怕的旅游中心布热金卡。

  12.①作者写这则新闻的目的并不是快速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是旧闻了,但是作者访问此地后,产生“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这是作者写这篇报道的原因。②“没有什么新闻”的奥斯维辛依旧可以震撼每一个参观者,让每一位参观者感受到纳粹令人发指的罪恶,因此奥斯维辛永不会被遗忘,永远具有新闻价值。③作者反复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也在暗示着这里如今的和平和宁静。

  13.参观者心情是沉重的,所以一开始都是“默默地迈着步子”;对这个地方又有些恐惧,所以总是先“很快地望上一眼”;当想像中的场景和眼前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感到震惊,所以“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作者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以此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14.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对比鲜明,让人终生难忘。这样的景象也暗示着:无论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邪恶终将成为废墟。

  15.烘托出庄严、喜庆的氛围,映衬出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性,给读者一种现场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必修1练习题及答案按课时全套2》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