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历史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新课标选修3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基础是:
A、反对法法西斯主义 B、谋求和平、民主
C、美、苏实力均势 D、两大阵营的对立
2、“二战”期间美苏间里的同盟关系在战后初期破裂的主要原因是:
A、意识形态分歧必然导致同盟关系破裂
B、前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C、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D、苏美在处理战败国和战争遗留问题上产生突出矛盾
3、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
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
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
4、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B、它完全体现了国际间的和平、民主精神
C、它建立了国际关系新格局
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5、二战后世界格局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A、美国经济均势势力独占鳌头
B、苏联军事政治力量强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
6、二战结束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A、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B、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均势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美苏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
7、二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政治一体化集团—北约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战后美国力求控制的“中间地带”是指:
A、美苏之间的欧洲国家 B、既非资本主义也非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C、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D、亚、非、拉美国家
9、美国全面发动“冷战”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
10、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冷战”的开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11、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
A、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 B、扩大资本输出
C、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 D、以经济手段控制受援国,建立霸权
12、“它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这是指:
A、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B、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C、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D、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13、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守,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争不断升级
14、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从对苏战略上看,最主要的目的是:
A、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争取主动
B、带动美国科技的发展
C、在经济上拖垮苏联
D、大幅度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
1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同外因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B、苏联模式僵化
C、东欧和苏联体制的弊端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16、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是①削弱了美国的国力②缩小了在亚洲的在势力范围③丧失了对苏冷战的优势④美国逐步脱离美苏争霸的轨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下列内容不属于《朝鲜停战协定》的是:
A、双方在朝鲜停止一切敌对活动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以北纬38度附近的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
D、协定生效后60天内遣返战俘
18、下列有关“特种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肯尼迪总统推行的
B、美国出钱出枪增派军事顾问和教官
C、用越南人打越南人
D、美国直接派兵参战
19、长期以来制约着中东社会进步的是:
A、阿以冲突 B、两伊矛盾 C、石油危机 D、耶路撒冷问题
20、下列有关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又称“巴勒斯坦战争”
B、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的土地
C、近百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D、解决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2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第四次中东战争②拉宾遇刺③“法塔赫”成立④签署“戴维营协议”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22、三次印巴战争中,由克什米尔问题引发的是:①第一次②第二次③第三次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3、“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白摆布,”这句话是谁说的?
A、尼赫鲁 B、纳塞尔 C、真纳 D、格雷西
24、下列有关“袭船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又称“油轮战”
B、指两伊战争交战双方向对方的石油船只发动的袭击
C、开始于1984年3月
D、影响到了非交战国的利益
25、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的内容是:
A、以色列撤出侵占的阿拉伯土地
B、在中东地区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C、中东战争交战双方立即停火
D、英法两国将苏伊士运河交还给埃及
26、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的战争是:
A、海湾战争 B、印巴战争 C、两伊战争 D、越南战争
27、联合国第一支维和部队被派往:
A、印巴地区 B、中国 C、中东地区 D、非洲
28、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选出的主席是:
A、斯大林 B、丘吉尔 C、约里奥·居里 D、爱因斯坦
29、1982年第xx届联大确定的“国际和平年”是:
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87年
30、当前面临的世界性问题有:①人口过度增长②生态环境③强权政治④经济缓慢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不会过早的或不必要的冒全球性核战争的风险。……为了制止进攻性力量的增长,将开始封锁运往古巴的一切进攻性的军事装备。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什么种类的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他们转回。
──肯尼迪的电视演说(1962年10月22日)
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1970年)
材料三:我宣布……下令制定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计划──战略防御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在于最终消除由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所造成的威胁……用防御性的手段来对抗令人生畏的苏联导弹的威胁。
──里根的电视讲话(1983年3月23日)
据以上材料,结合肯尼迪、尼克松、里根担任美国总统时期,美苏力量对比的基本状况,分别说明他们各自的政策及其战略目的。(20分)
32、举例说明二战后美国与局部战争的关系。美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其目的能否实现?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5:CBABD 6-10:BCDBD 11-15:DABCD
16-20:ABDAD 21-25:CBCBB 26-30:ACCCB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肯尼迪时期:美、苏实力都很强,但战略优势在美国。肯尼迪力图维护美国霸权地位,对苏采取强硬政策。
(2)尼克松时期:苏联实力增强,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美国转攻为守,尼克松为确保战略重点—欧洲,调整对外政策。
(3)里根时期:苏联国内问题较多,美国又恢复强硬态度。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来拖垮苏联。
32、关系:(1)直接发动:如越南战争 (2)联合其它国家发动:如朝鲜战争、海湾战争 (3)插足、干预或挑拨战争:如中东战争、两伊战争。
根本目的:建立世界霸权
不可能实现。
冷战时期,有苏联的抗衡,冷战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tag: 检测高二历史学习,高二历史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历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