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复习高考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六六教师之家 |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 人气:636

标签: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⑥探索时期:中共注意总结苏联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如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成为中国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外部原因。

  (3)世界近现代史:

  ①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1904—1905年日俄战争,沙俄战败,在美国斡旋下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将旅顺与大连租借权、长春至旅顺铁路和库页岛南部转让给日本。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5年雅尔塔会议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派兵到中国东北对日作战,但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独立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特权,这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③两极格局的世界: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苏联断绝对中国的援助,甚至出现边境武装冲突(如珍宝岛事件)和边民大规模偷渡(如6万伊犁人迁入苏联)。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经济实力不够强大,对外转向全面收缩,主动改善中苏关系。

  ④两极格局解体后:前苏联解体后,中俄之间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近年,围绕俄罗斯远东石油出口管道线路问题,原订的安大线已改为安纳线,这对于韩国、日本的石油进口更有利。近期,中俄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取得成功,中俄双方在亚太地区更能发挥维护和平作用。

  3.中美关系史:

  (1)中国近现代史:

  ①半殖半封开始时期:1844年《望厦条约》新增权益:兵船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美国人可在通商口岸开医院、建教堂等。根据“一体均沾”条款,英法美在中国的列强共享。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两国公使充当“调停”角色(实际上是侵略者的帮凶)。1858年,英法美俄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记忆:公使进北京,十处开口岸,长江自由行,内地游经传,赔款六百万)。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参与镇压太平军。

  ②半殖半封形成时期:甲午战争前,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华助手,对日本侵华默许、纵容。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形成(略)。1900年,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记忆:钱禁兵馆外商出辛丑)。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1894年兴中会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美国。美国等西方列强对南京临时政府进行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外交孤立,扶植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统治实权并篡夺革命果实。

  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之争(略)。一战期间,趁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美日两国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

  ⑤国共对峙及抗战时期: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实际上是“中美合作”(寻求美国的支持与帮助)。在日本侵华问题上,美国先绥靖后遏制。1943年,英美等国取消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抗战时期中美两国团结抗击日本法西斯。

  ⑥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美国出动飞机、舰艇把国民党军队从西南、华中运送到战略要地和铁路交通线,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1945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参与陪同毛泽东由延安赴重庆谈判。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当时被人们称为“新二十一条”。

  ⑦过渡时期和探索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和阶级利益的严重对立。20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和六十年代越南战争,中国都曾援助邻国抵抗美国侵略。

  ⑧“文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主要原因是美苏争霸中美国转攻为守,意欲争取中国共同对抗苏联(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又遭经济危机打击)。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这是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并发表尼克松将要访华的公告,成为“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9年卡特任美国总统时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中关系时好时坏。好转是因两国有许多共同利益(如经贸合作、反恐问题、朝核六方会谈)。恶化是因美国仍未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南海撞机事件)。2002年(尼克松访华30周年),布什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的核心、敏感问题是台湾问题,美国对台关键措施是对台军售(出售武器)。中美之间政治合作如反恐;政治斗争如台湾问题;经济合作如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斗争如中美纺织品贸易设限问题。中美三个公报是指:1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公报;1982年8月17日,“八一七”联合公报。这三个公报确认的原则是“一个中国”。

  (2)世界近现代史:

  ①一战期间:1917年一战第三阶段中、美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②一战以后: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实质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③二战期间:在亚太战区,中国从陆上,美国从海上,配合打击日本法西斯。1943年中美英《开罗宣言》,声明坚持对日本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侵占的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1945年中美英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规律小结

  1.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从秦汉到宋元,从1972年两国关系正常化至今,两国关系主要是和平友好交往为主。但明清时期的倭寇袭扰和近代日本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给中日关系造成了创伤。现在日本的右翼势力复活,其一系列言论和行为也对中日关系造成了不和谐的影响。

  2.中美关系从《望厦条约》到敌视新中国,在近现代史上有很多掠夺和干涉中国内政的事情发生。但从二战期间两国的配合及关系正常化开始后两国的和平友好交流来看,两国之间虽有一些矛盾和摩擦,但共同利益很多,合作协同也很多。

  3.近现代史上中俄之间有过巨大矛盾,如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和中苏关系恶化等;但中俄之间有很多友好交往,如帮助中共成立及国共合作、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过渡时期对中国的巨大援助、苏联解体后中俄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等。

  4.总之,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矛盾斗争或合作协同,都是国家利益的体现,也是民族整体利益的体现。

  三.热点冷点

  1.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中国与日本、俄国、美国的关系,与当时国际国内大环境的联系,是高考的相对冷点。

  3.既要重点掌握中国与日本、俄国、美国关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也要注意历年高考的出题角度。

  4.既要把中国与日本、美国、俄国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放在具体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中去分析,也要注意从历史中汲取经济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www.jiaoshi66.com)

 

上一页  [1] [2] [3] [4]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