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复习高考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现代史主干知识和线索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现代史主干知识和线索

六六教师之家 |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 人气:198

标签: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现代史主干知识和线索,

  (1)建国后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

  改革开放前,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一问题应掌握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我国近代工业化基础薄弱,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残破,建国后党和政府制定了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方针,需要加强中央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能力,集中有限的资源恢复、发展经济。建国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借鉴苏联的经验,仿照苏联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由此,在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和农业建设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其次,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地位。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在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过重大的积极作用。但计划经济体制强调高度的公有制,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市场和商品经济规律,以行政命令的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在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些弊端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逐渐阻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改革开放时期经济模式的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为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两个领域。在农村,1978年后,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全面发展,并使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逐步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过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城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扩大企业自主权人手,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形成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机制,1992午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二、中国近现代政治的发展

  1、近现代史上的制度变革与民主政治的发展近代史上建立民主政治的探索应重点掌握以下问题。

  第一,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尝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逐步登上政治舞台。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他们试图通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各项社会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全面变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探索模式。

  (1)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探索

  19世纪60、70年代,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知识分子倡导全面学习西方,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设想,形成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积极宣传维新思想,提出了全面改革内政,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方案,在光绪帝支持下进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破除旧制,发展资本主义。由于维新派力量软弱和封建顽固派的阻挠、破坏,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失败。但这次运动传播了西方的近代思想,起到了社会启蒙作用,为后来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民主政治的道路提供了基础。戊戌变法和《辛丑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继续坚持君主立宪的主张,与从旧官僚中分化出来的立宪派一起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希望通过清政府的改革实行宪政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从1901年到1911年,清政府为摆脱统治危机进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改革,1911年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君主立宪制的尝试最终破产。

  (2)建立和维护民主共和制的斗争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根据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纲领,以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确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为革命目标,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94年至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斗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三民主义”为革命的指导纲领,形成了统一的革命政党。在同盟会领导下,革命派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与此同时,清朝“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使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形成严重的统治危机。民众的反清斗争不断高涨,革命条件逐渐成熟。第三时期为1911年至1912年,是民主革命的高潮时期。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促进全国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宣告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民主共和国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临时约法》,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各项基本原则和制度,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及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破坏,辛亥革命的最终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北洋军阀建立起专制统治。1912至192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1912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建立起在全国的统治,对内破坏民主政治原则,实行专制统治,对外出卖国家权益,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北洋军阀分裂,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孙中山继续发起反对北洋军阀、维护共和制的斗争,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弱点,这些斗争相继失败。1919年五四运动后,全国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不断高涨。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经过北洋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建立起在全国的统治,实行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目标仍然没有实现。

  第二,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的努力

  (1) 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进行斗争。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明确提出实现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1923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统一战线方针,促成了与国民党的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原则,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调动了各阶层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提出了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主张。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目标与国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召开了由全国各阶层广泛参加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充分采纳各阶层代表的意见,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教材中对建国后的民主法制建设表述不多,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由此起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随后,毛泽东于1957年春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同年,中国共产党为贯彻这一方针开展了整风运动。1958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中共八大的正确判断,逐步导致了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成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牙巳错误的根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为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

  2、近代史上的国共关系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关系取得新的发展。这一问题不仅是近代政治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第一,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现代史主干知识和线索》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