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复习高考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主干知识和线索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主干知识和线索

六六教师之家 |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 人气:601

标签: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主干知识和线索,

  恢复是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灌溉和犁耕技术的进步;深耕细作、积粪肥田等先进耕作方式的传播;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开发的边疆地区主要是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

  第三,隋唐时期

  保留在考试范围之内的隋唐经济的内容比较完整,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问题。其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主要是指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初政策突出轻徭薄赋,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有利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唐中期以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破坏,唐政府推行两税法,统一了混乱的税制;扩大了税源,保证了国家的税收;改变了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两税法有其进步性。其二,社会经济的繁荣的表现。在农业上,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水利发展和农具改进;农产品商品化程

  度提高。在手工业方面,形成了手工业晶产地分布广;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分工细,品种繁多;技艺水平高,融人外来风格等特点。商业方面,交通发达;货币制度有重要的发展;市场发达繁荣。出现了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商业都市。

  第四,明清时期

  宋元时期的经济近年来未列入考试范围,所以略过。明清时期的经济相当发达,在古代经济史中应属于最重要的内容,出现试题的概率要高于古代经济史的其他部分。于隋唐部分有些相似,也可以从经济政策和经济繁荣的表现两方面来掌握。其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将大部分的税役负担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其作用是减轻农民负担;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松弛;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清初实行“更名田”,使一些农民得到了土地。清政府先后颁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摊丁人亩”的政策。其意义是废除人头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对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其二,社会经济的繁荣的表现。在农业方面是高产作物引进,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供应众多人口,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手工业方面主要是形成了生产工具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种类增

  加;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提高;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突出特点。商业方面的特点是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对外贸易方面教材只强调了清朝的闭关政策,对于明清对外贸易在世界上的重要影响未能作应有的阐述。

   www.jiaoshi66.com

  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问题

  近年的文综试卷中,民族关系问题占有一定的比重,总的来说,民族关系问题是颇为重要的。

  1.先秦时期

  这一时期,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是形成中的汉族——华夏族。北方的匈奴、戎、东胡,南方的越是教材中提到的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民族融合是一个要点,主要把握两个方面:融合的动力是战争及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影响是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匈奴的兴起在时间上应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的特点是游牧为主,兼有农耕,开始使用铁器。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主要可以从三个方向来掌握:

  (1)北方地区是与匈奴的战和,可以分为秦、西汉、东汉三个时期来掌握。秦和秦汉之际是匈奴的统一和进占河套地区。西汉时期内容丰富,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西汉初,匈奴对中原地区形成进攻的态势,汉以和亲和贸易来应对。

  ②汉武帝凭借强大的国力反击匈奴,缓解北方的局势,汉匈之争转向西部。

  ③汉武帝以后匈奴内乱,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交往,密切了经济文化联系。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内迁和与汉族融合,北匈奴居漠北,在东汉的打击下,匈奴逐渐淡出中国历史舞台。

  (2)西方地区是通商与管辖。有三个要点:一是张骞

  通西域,西域与内地连为一体,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促进了西域的发展与进步;丝绸之路开通,西域在东西方的交通通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二是西汉后期西域都护的建立,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三是班超经营西域,加强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3)南方地区是开发与管辖。首先是秦统一南方越族地区,设置了桂林等郡。汉武帝时也在华东华南等越族地区设郡,进行有效的管辖。汉武帝还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将其纳入汉朝的版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的一个高潮期。但是许多内容未列入考试范围。需要掌握的仅有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北京地区的考生还应该掌握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畜牧业的扩展缓和了中原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带来的环境压力)。

  3.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往的繁盛时期,有以下四个应该注意的方面:

  (1)交往繁盛的原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交通发达;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和有效的民族政策。

  (2)大体的民族格局。北方(含西北)先后是突厥和回纥(鹘);东北主要是靺鞨;南方的南诏,西南方的吐蕃。

  (3)中央政府加强联系和管辖的措施。重用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民族,如东突厥;设军政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如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管理西突厥人活动区域。册封少数民族领袖,如封骨力裴罗和皮罗阁。和亲,如与回纥可汗的和亲,文成公主人藏。

  (4)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回纥人在中原经商;粟末靺鞨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南诏的农业和手工业;文成公主人藏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等。

  4.辽宋夏金元时期

  这又是一个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长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在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政权达到了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建立起职能完备的政府,并且在制度上有所创新。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宋辽夏并立时期。辽、北宋、西夏政权先后建立,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先后经历过一段战争时期,又通过形成和议维持了长期的和平与交流的局面。

  (2)南宋和金对峙时期。金的兴起和南下,辽和北宋灭亡,金与南宋划淮河而对峙。在这一阶段,契丹人和女真人大量进人中原地区,民族融合深入展开。

  (3)蒙古的兴起和元的统一时期。蒙古的兴起结束了长期民族政权对峙的分裂局面,中国重归统一。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表现为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在地域上的对流,进入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的形成等。

  5.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疆域直接影响到近现代的中国。因此与明清史在高考的古代史试题中比较重要相一致,明清的民族关系也相对重要一些。

  (1)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辖的加强。特别是清朝的贡献甚大。主要的史实有在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在西藏地区建立宗教领袖的册封制度和设置驻藏大臣;在新疆地区、蒙古地区、东北地区设置将军辖区。

  (2)打击少数民族上层的分裂活动。主要有康熙时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迎接蒙古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也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重要的意义。

  (4)清朝的疆域辽阔,边疆地区的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实行有效的管理。中央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5)民族间的交往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方面,如明朝时俺答汗与内地的封贡互市。清朝内地与边疆则保持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祖国的巩固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www.jiaoshi66.com

  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重要问题

  对外关系问题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不是很多。但是,对外关系问题有其本身的重要性,许多问题的综合性也比较突出。所以,对对外关系问题应该有足够的重视。依据教材,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大略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1.明清以前阶段

  先秦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尚未发展起来,宋元时期的对外关系近年未列入考试范围,因此,这一阶段的对外关系在高考中实际上只涉及两汉与隋唐两个时期。这一阶段的对外关系的内涵,教材中涉及了三个方面的主题。

  (1)政治上的使节往来。两汉时期与外国的使节往来就相当频繁。在东亚地区,与朝鲜和日本均有较多的往来;,对西亚地区,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欧洲大秦安敦王朝的使节在东汉末年到达中国。隋唐时期的使节往来更加频繁。朝鲜的使节很多;日本的遣唐使先后十多次来华;隋唐两朝与印度、中亚、波斯多次互派使节;与大食的通使关系持续了一个半世纪;唐朝与东罗马也有使节往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主干知识和线索》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