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2017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10(附答案)

2017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10(附答案)

六六教师之家 | 现代文阅读 | 人气:353

标签:现代文阅读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2017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10(附答案),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6.选文第三自然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B.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C.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7.下面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的一项是( )

  A.有渊博的知识

  B.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C.有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感

  D.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自然段指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因此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

  B.选文第二自然段的设问,既引发读者思考,又起到过渡的作用。

  C.选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只要有知识就会有创造力。

  D.选文列举事例,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答案】 2011

  381.(2010,广西省桂林市,8—12,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千万别折腾汉字

  姚安隆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②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他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写成了“ ”,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塵”;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塵”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學’”。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充满人文关怀,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⑤a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b文字是不能代替政治的。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撇开这点不谈,就文字论文字,“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对简化字。c事实并非如此。d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e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他给在台湾的哥哥写信,特意用繁体字,“台湾”写成“臺灣”,结果被他哥哥传为笑谈,称他是不知变通的“迂老夫子”。f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

  ⑥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我看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见,你自然会发现,“黄四娘家花满蹊”是美的,“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⑦拜托,千万别折腾汉字。

  (选自《咬文嚼字》2009年第4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分 )

  A. 千万别折腾汉字。

  B. 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一种幼稚的想法。

  C. 讨论汉字繁简问题,不能忽略汉字自身的演变规律。

  D. 汉字具有形美、音美、义美的特点。

  (2). 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这种主张”指的是( )( 2分 )

  A.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

  B.繁体字要进课堂,要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

  C. 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

  D. 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3).给第⑤段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 a/bcd/ef B.ab/c/def C.a/bcde/f D.a/bc/def

  (4). 对选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开篇即树立批驳的靶子,然后逐一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

  B. 第③到第⑤段主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证明了“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这一分论点。

www.jiaoshi66.com

  C.“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一句中加点的“简”字是指汉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简洁美,而不是专指简化字。

  D. 第⑦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担忧和真诚地劝说,与题目遥相呼应。

  (5). 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下列对汉字形美、义美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 憾:从“心”,“感”音。意为内心感到郁闷,遗憾,抱憾,是一种心理状态。

  B. 武:汉代许慎认为“武”是会意字,“止戈为武”,表现了古人向往和平美好的情感。

  C. 旦:表示太阳将要落到地平线下,有“日暮”之意。

  D. 疾:病字部,中间有支箭,人被箭矢所伤即为“疾”。

  【答案】201139.(2010,辽宁省朝阳市,22—26,14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2—26题。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②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④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⑤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⑥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2017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10(附答案)》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现代文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