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中考语文资源:2017年江西省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

中考语文资源:2017年江西省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

六六教师之家 | 现代文阅读 | 人气:192

标签:现代文阅读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中考语文资源:2017年江西省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

  大,题型与2008年相比给考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样大分值的题目对于初中考生把握有问题。那么在2010年的阅读就趋于平

  稳,题型适中也熟悉,分值较平均,考生也较容易把握,八道考题涵盖了文意理解概括、分析综合、词句分析表达三个层次的

  阅读能力。

  第一篇周涛的记叙散文《黄蜂筑巢》:16题画表格、填表格是近年来中高考必考题型之一,这种题型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

  力,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经典题型,另一方面又能很好地浓缩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这一题实际上就是筛

  选信息,如果不读懂文章,要想找到合适答案,是比较难的。17题属于理解分析题,考生只要细心阅读,先从题干分析,再从

  出题意图上分析,找出答案是很容易。18题是主题概括,问得非常漂亮、巧妙,本来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托物言志:写黄蜂就

  是为了写人。在中考还是高考中,赏析句子类型都是必考的,出题的人一般会选择主旨句、哲理句、修辞句,因为这些句子本

  身很优美,在文章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加上这些句子还有嚼头,便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19题正好从此出发。

  第二篇周炜的议论散文《朗读》:20题是考察学生信息概括,其实就是要求考生从文章中概括出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缘由)

  ,一般情况下,此题答案都能从文中找到,且大多在文中的开头部分。21题是现代文最常规的也是最主要的题型,它考察了学

  生两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梳理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又考查了议论文的知识(论据),也是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内容

  的概括能力。22题同样也是内容概括题,说到这里,我们明白现代文阅读其实就是要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阅读就要读

  懂、读通、读透文本,理解就是明白文章内容、主旨,明白作者写作意图,概括就是将你阅读后的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起来,准确、简明、通顺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现代文命题的根本。23题用选择题的方式来考查,只要细心,几乎没

  有难度,同时也考到了论点知识。

  综合以上分析,有五道题可以从文中提炼出信息,两道题是学生主观感情的表达,一道题是对语文能力的表述。因此,我认为

  2009年的散文阅读如果是“吹尽狂沙始到金”,那么2010年的两篇阅读是“狂沙吹尽显真金”。

  五、现代文阅读复习课

  没有目标的练习,就如黑暗中的长征。

  几个紧扣:紧扣“题意”,牢记一切向题意靠拢,切忌答非所问;紧扣语境,做到一切从文本出发,切忌主观臆断;紧扣“主

  旨”,明确一切为主旨服务,切忌离题万里。

  答题语言精彩固然重要,但要紧扣题意,。

  题海战术是我们老师不自信的表现,在课堂上,要限定时间完成阅读,一切要量化。

  六、备考方略

  1.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让学生牢记语文基础知识,将知识点进行归类,系统地梳理语文知识。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指导学生命题,掌握一些命题方法和技巧。

  3.要根据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重点训练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多做一些中考题,我们老师多讲些中考题,最好

  跟学生讲讲命题者的意图和思路。

  4.训练答题语言的规范性,要让答案更准确更严密更流畅。

  5.要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尤其是考场应注意的问题。

  七、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

  九年级,我们老师都知道,语文学习除了继续上新课,还开始进行总复习了(不过也有的老师在这个学期开学就已经开始复习

  了)。那么,如何高效地进行复习呢?下面我结合近年来江西省中考语文的有关特点进行一点分析。

  现代文阅读:每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是考生感觉良好但实际得分率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的部分(2010年现代文阅读九江

  市的均分为16.5分)。因此,在中考前的现代文阅读复习时,我们老师一定要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要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很多学生认为中考现代文阅读采用的材料都来自于课外,所以只要大量做一些课外的练习。这是不足取的。教材中的文章

  都是一个个很好的例子,一般都经过专家的鉴定和筛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的。我们能通过他们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地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和规律,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尤其是近阶段的课本教学,老师们往往会将中考

  的有关精神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所以要求学生还应认真对待,及时梳理总结内化。

  第二,要养成先读懂文章再做题的习惯

  在这一阶段,语文老师会布置一些训练题,有些同学也会自觉地找些课外阅读题来做。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做

  了大量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可是准确率并不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未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每次阅读文章只追求快速,而

  未真正读懂文章,甚至有同学不看文章,只看题目就动笔答题,美其名曰“带着问题到文中去找答案效率高”。这实际上本末

  倒置了。

  在九年级这个学习阶段,同学们的学习科目多,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这些都是事实。可是,既然要做阅读理解的训练,

  却不舍得在读懂文章上花时间,或不能静心阅读,都是不会收到实效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阅读就是“利其

  器”,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而表达是理解的外化。再退一步想,通常用来考查初中生的阅读文章,字数

  大致都在1200字左右。静心专注地读两三遍,所需时间并不长。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功”,一定要学生养成读懂文章才做题

  的习惯。

  怎样才算读懂了?对现代文阅读而言,通常我们要能够回答三个问题: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

  用何方法去读懂文章?结合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整体理解与咬文嚼字相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应该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有充分的考虑。把握好各种文体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把握作者

  “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等问题。

  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还会影响到考试的命题。一般说来,写人叙事类记叙文,往往具有写人讲究生动传神,记事追求完

  整波澜的特点,命题时就会主要围绕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记叙及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来展开;写景状物类记叙文

  ,往往具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命题者往往会关注文章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所用的象征、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和

  形象生动、饱含感情、富蕴哲理的语言。议论文则主要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重要词句的含义来命题。说明文则主要从说

  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顺序、语言等方面来考查。

  第三,可养成边阅读边圈画的习惯

  教学生不妨边阅读边将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圈划出来,例如一些标志着行文线索的词句、体现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的

  词句等。如此有利于更高效地读懂文章,能为后面的答题做好铺垫。

  第四,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静心读懂文章之后,能否抓住试题的内涵是准确答题的关键

  为此,题目中每一个字都必须好好琢磨,读懂题目的真正要求。例如“写出文中与某词意思相同的词”与“写出与文中某

  词意思相同的词”,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时常有同学在考试时,将一些选择题要求的,选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选项都没看仔细

  就匆忙答题,结果后悔莫及。

  第五,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准确

  有的同学答题时喜欢“贴标签”,把一些比较常用的、固定的说法当作公式照搬,例如看到比喻句,不假思索地套上“生

  动形象”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流于浮泛的回答不能真正反映出你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应教会学生结合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

  ,从文章的实际内容出发,展开具体的、灵活的回答,完整、准确地将自己感悟、理解到的内容表达出来。

  第六,答题时不必拘泥于一定按顺序完成每一道题目

  考试时,有的同学由于心情紧张等原因,一时写不出某一个字了,或者一时答不出某题。这时候,不要紧张,我们可以暂

  时把它们放一放,先做后面的题目。有时也许会在后面的答题中受到某些启发。有时,在冷处理之后,换个角度也许能想出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中考语文资源:2017年江西省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现代文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