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概括散文的主题,
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
2003.2.14
1.“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
(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2.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
①以“告别”为中心
②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过渡②总领后文
3.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6分)
由惆怅而失落到感动与崇敬,再由感动与崇敬到肯定和褒扬。
①惆怅而失落
②感动与崇敬
③肯定和褒扬
4.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1)不矛盾。
(2)前者是从情感的角度着笔,后者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着笔。
①“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表现的是与故人故土的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故乡情怀。
②“搬走”“临行”正说明了三峡移民顾全大局而奔赴他乡,并非固守家园而终老一生。移民们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拓展迁移 学法指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