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筷子的传说》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筷子的传说》教学设计

六六教师之家 | 三年级语文教案 | 人气:425

标签: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小学三年级语文《筷子的传说》教学设计,


 《筷子的传说》教学设计     

   
《筷子的传说》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给生字确定部首,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本课生字13个,区别“鱼”与“渔”、“两”与“俩”的用法;理解新词19个。
   2、会按“谁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句式写句子;知道顿号在句子中的作用。
   3、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我们祖先发明筷子的时间,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了解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人数及其生活的主要区域。
   4、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人都喜欢用筷子吃饭,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汉字部首的确定;顿号的用法。培养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筷子的由来。
  三、教学准备
    筷子、磁带、录音机、字典、生字卡片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五、板书设计
                   △筷子的传说
          快子:树枝
          筷子:细竹
             种类繁多:玉石筷
                  象牙筷
                  金筷
                  银筷
  六、教学后记
    作为一种伟大的发明,作为祖国荣誉的介绍,4、5两个在情感教育上有惊人的相似,但他们又是不同的,一个是史实,一个是传说。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通过抓住对“传说”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筷子发明的过程,并学会复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为指定的生字确定部首,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本课生字,区分“鱼”与“渔”,“两”与“俩”的用法。。
   2、知道并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揭题,理解“传说”,教学“筷”。
  筷为什么是竹字头?由此可见——
  二、初读课文
  1、自读,思考:传说中第一双筷子究竟是什么做的?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2、反馈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划出新词。
  2、四人小组完成填空。
  筷,()结构,查()部,部首在()。
  烫,()结构,查()部,部首在()。
  嫌,()结构,查()部,部首在()。
  印,()结构,查()部,部首在()。
  3、小结
  上下结构的字,部首有时在上,有时在下;左右结构的字,部首有时在右,有时在左。
  四、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回顾部首查字法步骤。
  2、在字典中查到“嫌”,看看这个字有几种意思。
  3、独立查“印”,说说你是怎样分步查到的。
  4、比赛:课作1
  四、巩固部首查字法,区分形近字。
  1、区分“鱼”与“渔”
  A、第一双被称为快子的筷子是谁发明的?
  B、渔夫的渔是什么意思?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来。
  C、以捕鱼为生的人叫——。“鱼”与“渔”意思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查鱼,该查什么部?
  D、小结:大多数独体字,本身就是部首,就查这个字,如“骨”“弓”等。
  2、区分“两”与“俩”的不同用法。
  A、用部首查字法查“俩”,说说他的意思。
  B、“两”和“俩”谁的使用范围大?为什么?
  C、课文中“两个渔夫”明明指人,为什么不用“俩”?
  五、课堂作业
  课作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2、学习课文,了解筷子种类之多,使用之广;学习顿号的用法。
   3、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达成情感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1段
  1、自读,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知道了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就发明了,你有什么想法?
  三、学习第2段。
  1、指名读,说说筷子最初为什么叫“快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快子”的由来。
  四、学习第3段,体会顿号的用法
  1、帮助渔夫很快喝完稀饭的快子,后来怎么被叫做筷子了?
  2、皇帝不用筷子,这说明什么?
  3、课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见过吗?除了课文中讲到的筷子,你还知道有什么筷子?
  4、读最后一句,体会顿号的用法。
  五、学习第4段
  1、读第一句,说说这一句写什么?
  2、读第二句,进一步体会顿号的用法。
  A、他们是谁?
  B、这句话为什么要用上这么多顿号?
  C、课作5
  3、学习第三句。
  A、为什么要特别点一点“西方人”?
  B、这句话后面为什么要用感叹号?
  C、你知道使用筷子有什么好处吗?
  D、朗读练习(!)
  六、课堂练习
  1、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段的意思。
  2、填空:课作3、5
  3、用“谁生活在什么地方”造句,完成课作4
  4、理解句子意思
  A、皇帝也学着用筷子吃饭。
  皇帝很谦虚。
  这句话说明筷子是老百姓先会使用。
  皇帝很愚蠢。
  2、全世界有14亿人使用筷子。
  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不多。
  这句话说明世界上使用筷子的占大多数。
  筷子的流传很广。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快(  ) 俩(  ) 印(  ) 洲(  ) 鱼(  ) 导(  ) 周(  ) 稀(  )
      筷(  ) 两(  ) 映(  ) 州(  ) 渔(  ) 异(  ) 绸(  ) 希(  )
   二、造句
    1、自豪——
    2、了不起——
 

《筷子的传说》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筷子的传说》教学设计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小学三年级语文《筷子的传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三年级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