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猫教案3

猫教案3

六六教师之家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人气:932

标签: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下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猫教案3,
    【教学目标】
    德育点:认识不公正的待遇正是遭受不幸的根源,培养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学习和了解作者记叙这三只猫的异同之处。
    技能点:熟读课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学法设计】整体感知——自读理解——研习探究——体会运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着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休息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这同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
    ——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着重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第三只猫是毫无来历的,可以说是只“野猫”,毛色不好看,模样又很瘦,性情也不活泼,天生忧郁,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在家中的地位很低,“我”也很讨厌它。这些都给它最后的不幸结局埋下了伏笔。鸟被咬死后,我和家人都错怪了它,以致于它两个月后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的不幸遭遇使我的良心受到很大的谴责,使我认识到我和家人对它的不公正的待遇正是它遭受不幸的根源。通过这些叙述,小说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课文的结构。
    ——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记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从隔壁要来的,花白的毛,活泼的习性,最终抑郁而死。
    第二部分(3-14):记叙了第二只猫的故事:母亲带回来的黄色的猫,过于活泼,终被一个过路人捉去。
    第三部分(15—34):记叙了第三只猫的故事:在一个冬天的早晨自己来的,毛色难看,忧郁不活泼,终含冤而死。
    三、 自读检查
    1.“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我”判定这只猫咬死了芙蓉鸟,是因为芙蓉鸟死的样子好像是什么东西咬的,而找到这只猫时它的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尤其是在这之前它还多次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
    2.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第二只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更令人喜爱。假如此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源于对这只猫的偏爱,“我”可能不会认为是这只可爱的猫咬死的,即使真是这只猫咬死的,“我”大概也不会责罚它。这说明了人的主观态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对事情的处理方式。
    3.文章开头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开头一句话总括全文,下文的三次养猫及其不同的结局均与这句话相呼应。
    4.“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中“小侣”是什么意思?
    ——“小侣”就是“小伴侣”的意思,在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常有 ,现已不用了。这反映了语言是在不断演变的。同样的情况本文中还有几处,如“也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中的“顽游”等,在阅读课文或同时期的其他作家作品时应加以注意。
    四、课堂练习
    1、整理课文字词,学会运用。
    2、思考文章的主题。
    3、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第二课时
    一、 温故知新
    1、听写词语:污涩 怂恿 婢女 蜷伏 惩戒 怅然 诅骂 红绫
    2、复述课文。
    二、研习课文
    1、 文章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
    (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神态?
    ——从“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神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神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2)家里人对这只毛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根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3)这只猫的结局怎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的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2、 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情感。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3)这只猫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咒骂”。
    (4)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3、文章第三部分:第三只猫的故事
    (1)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三、精读课文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
    ——阅读文学作品,允许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应该多侧面的理解,从中吸取更多的思想营养。对于课文的主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不做统一答案。
    2、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n




www.jiaoshi66.combsp;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猫教案3》相关文章

tag: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下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七年级语文教案推荐